1)第466章 军备之火炮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一项议程是讨论军备问题,这项工作由军政府负责,政务卿陆雨晨做汇报。

  军备问题,主要是军队的装备问题。革命军之所以能够无往不胜,装备精良是一大原因。因此,这项工作受到军政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陆雨晨汇报,当前的军备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陆军方面,正在重点攻关的装备有:

  一、火炮。火炮技术主要向三个方面攻关,即更大口径、更快射速、更为轻便。

  (一)更大口径。怡和公司枪炮厂已经开始试制15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这种口径的火炮膛压很高,对技术要求很高。除了在膛线表面镀铬外,炮管需要使用合金钢,即在钢材料中加入镍、铬、钨、锰等稀有金属。

  稀有金属主要从稀土元素中提取。粤北与江西接壤,存在丰富的稀土矿,可以从中提炼稀有金属。

  这种大口径的火炮主要用来配给海军战舰。当然,海军现有的200吨级铁甲炮艇是无法承受这种大口径火炮的后座力的。海军第一艘500吨级铁甲舰即将下水试航,届时将装备这种大口径火炮。

  (二)更高射速。速射炮是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火炮发展方向。一门速射炮的火力,往往数倍于旧式火炮。

  (历史上,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空有定远号、镇远号这样的巨型战舰,却因为缺少速射炮,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北洋水师起步很早,当时速射炮还不流行,李鸿章特别喜欢德国克虏伯火炮,从克虏伯采购的305mm、210mm、150mm火炮,射速都很低。

  (定远的305mm主炮每发射一次,需要重新归位,调整射角再装填击发,熟练的炮组也要花上10分钟以上的时间。

  (到了甲午战争前几年,另一个欧洲火炮巨头,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发明了一种炮架固定,带有摇架和复进装置的火炮,即QF4.7寸MKI速射炮。

  (这实际上是最初的“管退式火炮”。阿姆斯特朗速射炮射速达到每分钟5到6发,熟练炮组可以达到每分钟10发。射速的提高,意味着火力的加强。

  (日本联合舰队把宝押在了阿姆斯特朗速射炮上,竭尽财力大量采购。而当时的北洋,却因为慈禧挥霍无度,财政拮据,竟然连炮弹都买不足,更别提为军舰换装速射炮了。)

  革命军现有的75mm火炮、105mm火炮,射速仍旧很低,仍旧是“架退式火炮”。这种火炮炮管与炮架刚性连接,炮弹发射后,巨大的后座力会使炮管与炮架向后移动。

  因此,每发射一门炮弹,必须把火炮重新推回炮位,重新设定诸元、瞄准,费时费力,射速不快。

  特别是105mm火炮,炮身笨重,后座力大,装在海军的200吨级铁甲炮艇上还好,缺点尚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