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2章 肃清苏北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的李昭寿,一度割据滁州。此人毫无底线,在太平军、革命军、清军之间左右摇摆,臭名昭著。曾国藩曾一针见血地评价他“暴戾险诈,最难驯驭”。

  除了捻军,淮北还有大量的地主团练,以抵御捻军为名,行割据地方之实。

  最典型者莫过于苗沛霖。苗沛霖人称“小周瑜”,以“筑寨”、“积粟”、“治兵”为方针,“高筑寨,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势力迅速膨胀。

  他一度割据皖北,在太平军、清军、革命军之间左右逢源,占据临淮、颍上、寿州等滨淮地区。

  (历史上,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死于苗沛霖之手。当时,陈玉成在安庆战败,太平军损失很大。陈玉成急于恢复实力,向苗沛霖借兵,孤身轻入苗沛霖的老巢。

  (苗沛霖俘虏陈玉成,把他献给清朝钦差胜保。不过,苗沛霖狡诈反复,最终被清朝僧格林沁剿灭。苗沛霖割据皖北,一度拥军十余万,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阀。)

  不管是捻军还是地主团练,他们都取得了当地基层政权,控制了当地社会。

  只要本地的农民加入捻军或者团练,就可以得到捻军或者地主团练的保护,官府不能收税,盗匪不能侵扰。他们还插手基层纠纷,代行官府之权,百姓为之信服。

  清军占据皖北重镇,派官差向当地农村收取赋税。捻军和地主团练就发起“抗粮杀差”运动,袭杀官府派来的粮差,使官府威信荡然无存。

  尤其是捻军,隐隐控制江北农村。不除掉捻军,革命军就不能在江北建立稳固的基层政权。

  杨烜认为,捻军擅长游击战,又控制了基层农村。要对付捻军,必须循序渐进,不能太过着急,防止他们狗急跳墙,倒向清军阵营。

  (历史上,捻军在长期抗清作战中,形成一套独特的流动战法,常能克敌制胜。就连威名赫赫的僧格林沁,也死在了捻军手下。

  (僧格林沁死后,清廷派曾国藩平捻。曾国藩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余威,在剿捻问题上却屡遭败绩。后来,左宗棠与李鸿章联手,左宗棠平西捻,李鸿章平东捻,总算剿灭了捻军。)

  捻军给清朝统治以沉重打击,但也给北方的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有些纪律败坏的捻军,每到一地就抢劫商户、钱庄、酒楼等;女人被强暴、蹂躏,男人则被乱刀捅死。

  当时的皖北、苏北,捻军所经之地,很多女人为了不被凌辱,在捻子闯进家门之前,自焚上吊、跳井跳河,母亲带着女儿、姑嫂、姐妹同缢同亡者比比皆是。

  革命军来到苏北,不仅要打垮江北大营,还要控制广大乡村,消除捻军、团练对基层乡村的影响力。

  按照杨烜的指示,杨田将率领步兵一师,继续进攻徐州,占领整个苏北,并在苏北建立牢固的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