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51章 打垮江北大营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江北大营是清军为了阻止太平军北进而设立的,大营设在扬州。当年太平军攻克南京,随即东征攻占扬州。满清钦差大臣琦善率军赶至扬州城外,建立江北大营。

  琦善病死后,托明阿继任。太平军一破江南、江北两大营,托明阿兵败,被褫除江北大营统帅官职,德兴阿继任。

  琦善、托明阿、德兴阿都是满人。琦善年老多病,不思进取。托明阿、德兴阿都是八旗武将,因为作战勇敢受到清廷赏识。但他们并非独当一面之才,虽是江北大营统帅,却无力约束众将,也没有调度全军之能

  主帅如此,官兵更是不堪。与江南大营相比,江北大营兵力较弱,兵力最强时也不过三四万人,大约是江南大营的一半。

  江南大营好歹还打过一些恶仗,将大营扎在了逼近南京城脚下。江北大营一向以避战不前为能事,鲜有大的战绩,大营扎在距南京较远的扬州。

  天京事变后,江南江北大营趁机组织反攻。江北大营顺利推进到仪征、六合一带,仍以扬州为大本营。

  咸丰年间,太平军作乱江南,漕粮彻底改为海运,江北大营防区内的扬州、淮安等地都逐渐没落下来。江北大营的厘金收入远不如江南大营,这也极大地影响了江北大营的士气。

  杨田率步兵一师渡江北上后,公开宣称“北伐燕京”,目标遥指江淮重镇徐州。

  革命军若能攻克徐州,西可进河南,北可上山东,进而威逼京畿。清廷惊恐不已,派钦差大臣胜保统带八旗马队堵截。江北大营亦不得不分派兵马支援皖北,兵力更加削弱。

  皖北一带,有钦差大臣胜保、团练大臣袁甲三、安徽巡抚翁同书。江北一带,有江北大营统帅德兴阿,以及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

  清朝大员云集,却多是颟顸无能之辈。皖北的胜保、翁同书畏葸怯战,却以招降捻军为能。他们以高官为诱饵,招降了苗沛霖、李昭寿两个首鼠两端的捻军头目。

  李昭寿骁勇善战,所属骑兵颇为精良。苗沛霖则是皖北一霸,在皖北筑圩御捻,逐渐形成割据之势。这两人据守城池,在革命军与清军之间左右摇摆。

  胜保是满洲亲贵,翁同书是常熟名门翁家之后。翁同书的父亲翁心存做过恭亲王奕䜣的老师,历史上还做过同治帝的老师。

  这两人深受清廷信任,给苗沛霖和李昭寿开出了极高的价码。他们授予苗沛霖和李昭寿很高的官职,还允许他们保存实力,承认他们的割据事实。

  清军江北大营里没什么名将,没几个人能入得了革命军步一师师长徐田的法眼。

  德兴阿原本作战英勇,是个武将,而非帅才。他做上江北大营统帅后,凡事不能亲临战场,反而埋没他的长处,放大了他的短处。

  记名提督鞠殿华作战勇猛,勇于任事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