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 府兵制_三国之大伯是曹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恪听任峻问自己屯田制是不是一无是处,当即说道:“那倒也不是。”

  历史上的屯田制活人无数,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打下了基础,这些功绩还是要肯定的。

  曹恪继续说道:“汉武帝时就在边疆屯田,目的是为了移民实边,效果也是有一些的。但是这个制度是种战时特殊体制,只能作为辅助之用,不可作为常法在全境实行。”

  旁听良久的曹操开口说道:“可是现在战乱频仍,我希望用类似秦朝那种可以兵农合一,闲时种田,战时征战的制度。这样的制度,才有利于争霸天下。这均田之法,似乎做不到这一点。”

  “怎么做不到?”曹恪笑道,“可以做到的。”

  曹操眼前一亮:“如何做到?”

  曹恪心说这下又要提到后世隋唐时期实行的一种制度了。

  那种制度,本就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

  它以均田制为基础,更是科举制的军事保证。

  想到这里,他当即脱口而出:“大伯可以在这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府兵制。”

  “府兵制?”

  曹操顿时来了兴趣,道:“贤侄说说,这府兵制又是怎么一回事?”

  曹恪不紧不慢地说道:“大伯可以在均田制实行之后,从分了田地的百姓当中,挑选部分家境殷实的作为府兵,单独编入军籍,不入州县户籍。这些府兵不用承担除军役之外的徭役,更不用缴粮纳税,农忙时在家种田,闲时前往辖地军营训练,战时应召从军参战。”

  “他们用于作战的马匹、盔甲、被服以及包括环首刀、长枪、弓箭之类的轻型简易武器,都由自己承担。到达军营前,食宿自理,粮食自备。到达军营后,由军中统一配发重武器,并安排食宿。”

  曹操手抚长须,道:“这个主意好,如此一来,就可以帮我节省大量开支了。”

  曹恪道:“为了鼓励民众踊跃当兵,大伯可规定府兵所在的家庭免三年赋税和徭役。”

  “好!”

  曹操问道:“那我应该怎么管理这些府兵?”

  曹恪思量一阵,决定照搬唐朝的府兵管理制度,只是需要在细节上做些修改,以适用汉末的社会环境。

  “大伯可在每个郡国设置若干个折冲府,主官为折冲都尉,负责管理当地的府兵户籍,以及安排他们的训练事宜。每个折冲府的兵力在千人左右。”

  “府兵的编制,和常备军一样,也是分成部、曲、屯、队、什、伍六级,千人为一部,五百人为一曲,百人为一屯,五十人一队,十人为一什,五人为一伍。每个折冲府管理一部人马。所有的折冲府都直辖大伯,由大伯管理、指挥。”

  “由我直接管理指挥?”曹操笑道,“这么多的折冲府,我一人怎么管得过来?看来还是在折冲府之上再设置个什么衙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