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1章 被打脸_大侦探乔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继续这个摸底调查。”

  乔治说道:“道森,你说的有道理,我事先也考虑过这点,不过还是决定这个调查不能放缓。

  我担心一点,她是一位餐厅经理,每天接触到的形形色色人实在太多,我们不可能全部跟踪调查,我们不是已经在那里工作5年的汉斯,非常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另外,如果现在窃听的活动已经中止,为了减少牵扯,她和x先生之间也就不会再进行联系。

  想通过她找到x先生,只能期望于等待他们再次进行联络,这个变数实在太大,时间也无法预测,简直是在碰运气。

  我们浪费不起这个时间,录音密室就在这个范围内,它也是我们调查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不能指望运气眷顾,也不能这么消极的被动等待,必须想方设法的把它找出来。

  对于你的顾虑我是有一些想法,我先暂时保留,有句话说,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大家有什么好意见,也都说一说。”

  听到乔治的话,办公室立即安静下来,每个人都陷入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这是乔治在开会时想达到的效果,他虽然掌控欲很强,但不是一个独裁者,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坚持独立思考,再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分享出来,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发言的居然是技术支援组的埃尔文。

  他有些犹犹豫豫的说道:“老板,我想到一个主意,不知道是否可行。”说完就不自然的停顿下来,之后在乔治的大声鼓励之下,他才继续道:

  “现在我们不知道他们具体使用哪种窃听器,但是这不要紧,不管是市面上的窃听器,还是他们自己改装的,为了保证录音的质量,都必须在信号较强的地方录音。

  影响窃听器无线电波信号强弱的因素很多,首先是距离因素,关于这点我有个意见,就是您刚才说的那个一公里半径,我觉得实在有点太大了。

  不是说他们使用的窃听器,在性能上不能做到传输这么远的距离,市面上有些窃听器的功率很强,他们还可以采购零器件自己进行改装。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传输距离达到一公里的半径,隐含的危险实在太大,收益与风险不成正比。

  像您刚才讲过的那个大使馆的窃听故事一样,窃听器传出的信息,本质上就是一种无线电波。

  只要接收器的频率、波段正确,就可以被很多设备听到,他们又不可能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接受到信息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他们的秘密。

  不说官方的监听机构,民间就有很多的无线电爱好者,他们之中也是藏龙卧虎的,长达7年的时间,远达一公里的传输半径,暴露的潜在风险简直是不可想象。

  我觉得他们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一定会小心选择窃听器的频率,比如用超短波。

  同时窃听器的功率也不会太大,他们会故意控制传输距离,通常情况下50-100米左右就足够用了,最多也不会超过500米。”

  听埃尔文说到这里,乔治的脸皮那么厚,也不禁有点感觉面颊发烫,哪怕是最大的500米半径,和他说的一公里半径相比,也简直是天差地别。

  他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严重水土不服,甚至还专门安排了培训,还是不知不觉的受到了前世经验的影响,想当然的就做出了决定。

  前世的手机窃听器是将声音信号转化后,利用正常的手机卡和信号塔传输,多远的距离都可以监视,传输的信息就是正常的手机信号,也不怕被发现。

  这种窃听器则完全是两码事,不但要考虑传输距离,还有考虑传输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秘性。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