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4章 难兄难弟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丢了江山,也是爱新觉罗氏的江山,跟咱们何干。咱们打了败仗,大不了就降了革命军,怕他怎的?”

  曾国藩苦笑一下,连连摇头。他可不像曾国荃那样潇洒,背负着太大的心理包袱,坚决不愿投降,也不能投降。

  曾国藩出身于小地主家庭,祖上并无功名。他的天分不高,但胜在勤奋自律,读书刻苦,在二十七岁那年高中进士。做京官时,没有背景的曾国藩同样自律,苦恼修习理学,竟能十年七迁,创造了当时的官场奇迹。

  因此,曾国藩深受理学桎梏,对名节看得极重。他是湘军中当仁不让的领袖,宁愿殉节保全名声,也不会投降保全官位。

  看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弟弟,曾国藩叹道:“沅甫,我受朝廷厚恩,统率二三十万湘军,岂能说降就降?到我这个地步,功名有了,??利有了,官爵有了,唯独要顾忌的是身后的名声。

  “即便粤匪强盛,我们湘军也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全力保全两湖。就算罗山战死,季高投降,我们湘军仍有近二十万兵马,仍可与粤匪一战。天无绝人之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自己不能泄气。”

  曾国藩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最大的因素不是勤奋,不是自律,而在于运气好。

  譬如,当年以他的资质,本来考不进翰林。谁知道,他竟然做了权臣穆彰阿的门生,在穆彰阿的指点下考进了翰林。

  他率领湘军第一次出征,在靖港大败,羞愤难当,跳江自杀。旋即塔齐布在湘潭大捷,一举扭转战局,也使湘军站稳了脚跟。

  在江西时,湘军再次战败,曾国藩再次跳江。但很快太平天国爆发内乱,天京内讧死伤无数,太平军无力追击湘军,又使曾国藩逃过一劫。

  接连的好运,使得曾国藩总能化险为夷。这种低概率下的幸运,只能用运气好解释。湘军越来越膨胀,曾国藩的官也越来越大。

  不久前,胡林翼病死。清廷如他所请,准许曾国藩继承胡林翼的权位,统率所有湘军,节省六省军务。这样一来,曾国藩就是三藩之乱后权力最大的汉臣了。

  曾国荃也一向敬佩自己的大哥。可随着战事的发展,吉字营的处境越来越难,曾国荃自知难以守卫半壁山,对大哥少了一分敬畏,多了一分抱怨。

  他说:“大哥,左季高真不是东西。投降就投降了,居然甘心为敌效劳。他公开发表的《告湘军书》,在我吉字营官兵中影响很大,军心士气很受打击。

  “我吉字营守卫半壁山,原本指望左宗棠帮我守住门户。这下倒好,左宗棠自己降了,半壁山门户洞开。湖南那边,罗老师也战死了,李续宾恐怕难堪大任。

  “粤匪打败李续宾,可以直逼长沙,也可以分兵袭取武昌。我后路已断,前敌随时可能越过富水河。吉字营孤军守卫半壁山,还有什么意义?”

  “沅甫!”曾国藩打断了弟弟,说道:“现在不是发牢骚的时候!越是战局迷乱,我们越要保持清醒,越要从长计议!”

  他是个宽厚的人,不愿苛责左宗棠,说道:“左宗棠走投无路,只能投降粤匪。他带兵去江西,避免与湘军兵戎相见,又说服杨逆禁用烧夷弹,总算还有良心。

  “楚军这边,事已至此,也就不要管他了。倒是李续宾这边,颇为可虑。以他的资质和才干,恐怕难当大任。我想,你不必守半壁山了,干脆引军南下,保卫长沙、武昌!”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