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0章 皖北团练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漕运总督福济,擅自奏报朝廷李鸿章丁忧,夺了李鸿章的兵权。

  不久之后,和春、胜保等满大臣联名参劾袁甲三,说他“坚执己见,无从会衔”、“株守临淮、粉饰军情、擅截饷银、冒销肥己”。

  咸丰最怕汉臣掌握军权后飞扬跋扈,便把袁甲三革职,让他回京交兵部“严加议处”。袁甲三在皖北很得民心,他离开的时候,挽留他的百姓把路都堵住了。

  袁甲三回京后不服,向都察院申诉,都察院亦为袁甲三鸣冤。袁甲三的同年们如何桂清、彭蕴章、黄宗汉等,江南的地方大员如吉尔杭阿、怡良等,纷纷为袁甲三说情。

  革命国攻占江浙后,皖北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不得已之下,咸丰只得重新起用袁甲三。

  有这种渊源在,温绍原认为,袁甲三很有可能会归顺革命军。

  温绍原的判断,无疑印证了情报局的报告。杨田心里有数了,问道:“听你的意思,李鸿章也是个人才。不知他现居何处?”

  温绍原胸有成竹,说道:“李鸿章是庐州府合肥县人,合肥县是庐州府的附郭县。官军克复庐州后,李鸿章就把父亲葬在了合肥,自己留在合肥守制。

  “他大哥叫李瀚章,为人颇有才干,在曾国藩麾下效力,掌握湘军粮台大权。眼下,李鸿章受到安徽官场排挤,难以立足。他功名心甚炽,要不是礼制约束,他早就去湘军投奔老师曾国藩、大哥李瀚章了。”

  李鸿章的母亲是个弃婴,当时正在出天花,被李鸿章的祖父收养。这个女婴与李文安也算是青梅竹马,长大后脸上长满了麻子。她嫁给了李文安,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李鸿章排行第二。

  了解到李鸿章与李瀚章、曾国藩的关系,杨田在随身小本子上做了笔记,说道:

  “李鸿章与袁甲三能力出众,却被满人排挤,几乎难以立足。由是观之,满清不能用人才,此二人也很可能会归顺帝国。除此二人外,皖北的地方团练中,还有哪些实力强、值得我们争取的?”

  温绍原答道:“皖北遍地都是团练,淮北那边,我不太熟悉。淮南这边,比较重要的有两股,一股在寿州,一股在庐州。

  “寿州周围,原有苗沛霖、孙家泰、徐立山三支团练。苗沛霖与孙家泰有隙,孙家泰与徐立山是好友。苗沛霖攻寿州时,杀了孙家泰、徐立山,吞并了孙、徐的团练。

  “这一股团练,就不必说了。咱们要在皖北树立威信,必须灭了这支团练。庐州周围的团练,除了李鸿章父子外,还有张树声的张家团练,以及‘三山’团练,都值得我们争取。”

  杨田来了兴趣,问道:“何为‘三山’团练?”

  温绍原答道:“‘三山’,指的是庐州周围的紫蓬山、大潜山和周公山,当地豪杰在此办了三股团练,被时人称为三山团练。

  “紫蓬山团练的首领是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大潜山团练的首领叫刘铭传。周公山团练的首领是张树声。这些人都有勇有谋,与长毛、捻子打过好多恶仗。”

  杨烜曾交代过杨田,要他尽量招抚三山团练,原因并未告诉杨田,也不能告诉杨田。因为三山团练的骨干,在历史上成了淮军的上层人物。

  他不动声色地说道:“三山团练,听起来像是些草莽英雄。他们可能接受我们的招安吗?”

  温绍原坚定地说道:“完全有可能。譬如刘铭传,确实是个草莽英雄,曾杀了当地的无赖,背上了人命,被迫落草为寇。他被众人推举为首领,一度想投太平军,但祭天时令旗倾倒。

  “部下以为不祥,刘铭传也就没有投奔刘铭传。李鸿章信任他,招抚他做了团练。现在李鸿章失势,刘铭传弃暗投明,完全是有可能的。”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