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0章 巴黎和会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当不容易。这就好比是大人吃饭,小孩连入席的资格都没有。

  “欧洲列强肯接纳我们,这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标志着中华帝国已经赢得了欧洲列强的认可,在国际事务上已经初步有了发言权。

  “你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除了要圆满完成预定外交任务,还要展示帝国官员的良好形象。”

  此次巴黎和会,中国有两大目标。

  一是厘清战争债务。参战国拖欠帝国的债务,主要集中在俄国。俄国以阿拉斯加地区为担保,欠帝国七百多万法币。杨国琛此行,要与俄国展开谈判,要求俄国交付阿拉斯加地区。

  阿拉斯加东部与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接壤。帝国接管阿拉斯加地区,必须防止英国人从中作梗。

  二是与欧洲列强达成默契,巩固帝国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帝国鼓吹东亚共荣,把日本、琉球、柬埔寨、老挝等地区视为自己的范围,应当得到列强的承认。

  除此之外,帝国必将统一中国,接管满清在北方的庞大领土。列强应当认清这一点,不得试图阻挠中国统一。

  杨国琛经历丰富,身居高位,常与洋人打交道,并不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

  他说:“陛下请放心,我到了巴黎,一定不会辱没国格。有一点我要请示下陛下,我们是否应尝试与俄国建立外交关系?”

  除了俄国,欧美各大列强均与帝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帝国之所以未与俄国建交,有一个无法绕过的难题:俄国在满清长期驻有东正教团,传教团团长被俄国任命为俄罗斯驻华公使。

  此举并未得到满清的承认。因为满清坚持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把俄罗斯视为藩属。

  俄国地跨亚欧,常常表现出双重矛盾性。表现在外交上,就是俄国自视为欧洲优等民族,却宁肯向满清皇帝行跪拜礼。

  时至如今,满清仍旧不愿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更不愿洋人外交官进入北京。但俄国由于东正教传教团长期驻京,得以堂而皇之地派出外交官,与满清洋务派官员保持接触。

  这使俄国在对清外交上取得了先机,也为它渗透外东北、西北地区提供了方便。

  杨烜并不愿迁就俄国,对杨国琛说道:“与俄国建交的前提是,俄国只承认一个中国,撤回派在满清的外交官。你此次去欧洲,对俄交涉的重点在于取回阿拉斯加地区,而非与俄国建交。”

  杨国琛点点头,说道:“我明白了。”

  杨烜继续说道:“你此番去欧洲,还有一个任务,要尽量与普鲁士交好,争取与之达成更为紧密的合作。此次巴黎和会,我们和普鲁士虽然参会,却都被排挤在外,只在个别议题可以开会。

  “从某种程度上,这正是中普两国国际地位的真实写照。帝国与普鲁士王国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都面临着统一祖国的艰难任务,却都被列强阻挡在国际舞台之外。

  “真理在舰炮射程之内。我们应当联手普鲁士,打破现有国际秩序,尽快实现国家民族的崛起。”

  陆雨晨对此很认可,说道:“普鲁士为欧洲国家,要统一德意志。我国为东亚国家,要统一中国。我们两国相隔万里,没有利益冲突,正符合古人远交近攻的思路。”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