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88章 湘军合兵一处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烈文说:“中策,莫如避敌锋芒,带湘军撤离湖北、江西、湖南,寻一处易守难攻的地方,譬如四川、陕甘。

  “然后,埋头练兵,兴办工商业,改良火枪火炮,提高湘军战斗力。这个计策,可总结为以空间换时间。争取三五年时间,把湘军练成一支可与革命军匹敌的军队。

  “最后,湘军以逸待劳,利用地形优势,在己方根据地与革命军决战,或许有战胜的希望。”

  曾国藩和刘蓉听罢,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然而,略一思考后,就会发现,这个办法完全没有可行性。

  刘蓉叹道:“这个办法颇有可取之处,却并不可行。第一,皇上决不允许,涤帅也不能先斩后奏。第二,湘军皆为湖南子弟兵,若背井离乡离开湖南,士卒一定不从。”

  赵烈文看了下曾国藩,曾国藩却并未表示什么,说道:“惠甫,你接着说说下策。”

  赵烈文略一沉吟,说道:“下策,与贶帅合兵一处。两处湘军加在一起,人马接近十万。再加上受涤帅、贶帅节制的绿营、团练,足有二三十万兵马,或可与革命军一战。”

  曾国藩字涤生,一手创办湘军,涤帅的名号已经相当响亮。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芝。他的地位已与曾国藩平起平坐,故被人敬称为贶帅。

  赵烈文的上策、中策皆不可行,只有下策尚有几分实行的可能。曾国藩此番前往湖北会晤胡林翼,就是想与他合军一处。

  届时,他们集合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四省的兵马,汇聚四省资源,料想可以在战场上达成局部优势,打破眼前的僵局。

  曾国藩点点头,算是认可了赵烈文的政策,却转而问道:“若贶帅不愿合兵,下策就不可行,然则计将安出?”

  赵烈文非常悲观,说道:“此败亡之道,烈文不忍说也。”

  一旁的刘蓉劝慰道:“涤帅无需担忧。贶帅最识大体,又受过涤帅的提携。涤帅亲自面见贶帅,贶帅不会不给面子。”

  曾国藩比胡林翼大一岁,却比胡林翼晚两年中进士。

  曾国藩是乡巴佬出身,祖上都是山里的农民。胡林翼却是官宦人家出身,父亲同样是进士,且是探花。

  曾国藩为人木讷,从小节衣缩食,做京官后仍然节俭质朴,严于律己。胡林翼从小锦衣玉食,科场得意,做京官后行为极不检点,整天流连于烟花巷。

  曾国藩从小笨拙,胡林翼自幼聪明。胡林翼八岁时,道光朝的名臣陶澍回乡探亲。一见到胡林翼,就惊为伟器,说:“我已得一快婿”,遂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他。

  (这位陶澍慧眼识珠,做两江总督时,极为赏识左宗棠。那时候,左宗棠只是一介布衣,没有一官半职。陶澍却认为左宗棠日后成就必在他之上,竟与之结为亲家。)

  可以说,曾国藩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