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8章 湘军合兵一处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胡林翼虽是同乡,却彼此很不对付,互相看不顺眼。

  不过,曾国藩做京官严于律己,很得权臣穆彰阿的赏识。他在朝中的口碑很好,十年七迁,很快就升为从二品的侍郎,成为湖南籍高官。

  胡林翼则自甘堕落,直到有一次嫖娼时,坊卒夜里巡查,胡林翼深受其辱。他痛定思痛,花大钱捐了个知府,主动要求到最偏僻的贵州历练。

  胡林翼很快在贵州脱颖而出,曾国藩也在籍办理团练,创办湘军。

  清廷以胡林翼擅长练兵,诏令他回湖南抵御太平军,两人在湖南再次相遇。

  当年那个拘谨木讷的曾国藩,已经担任湘军统帅,变得深沉而勇毅,大力提携胡林翼。曾经轻佻放浪的胡林翼,历经锤炼,已变得沉毅而稳重,对曾国藩心悦诚服。

  两人很快冰释前嫌,在与太平军交战的过程上,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因为功勋卓著,再加上肃顺的鼎力支持,曾国藩与胡林翼先后得到重用,各自节制三省军务。

  可如今,两人各守畛域,俨然已有门户之见。刘蓉说胡林翼识大体,一定会服从曾国藩,曾国藩并不相信。

  他宦海浮沉多年,什么事情没见过?利益面前,胡林翼哪会轻易就范?就算胡林翼愿意听从曾国藩,他手下的部属愿意吗?

  后世有言,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意思是说,曾国藩最会做官,在人情世故方面最为老练。

  但实际上,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之前,是个不折不扣的官场愣头青。他一度得罪了满城的京官,在北京都快混不下去了。

  担任湘军统帅时,曾国藩屡次与各地的督抚,包括属下的大将发生冲突,很多幕僚也都觉得曾国藩太苛刻,选择离他而去。

  反倒是胡林翼,才识高,反应快,处事灵活,在驾驭部属、调和部将、协调官场上等方面表现出极为杰出的才能。

  以至于曾国藩不得不感叹:“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

  (然而,胡林翼在后世的名气为何远远不如曾国藩呢?用曾国藩的话说,就是他的运气不好。

  (曾国藩一手勋功无数,却认为自己成功的最大因素是运气。胡林翼才具高,出身好,早年却放浪形骸,耽误了前程,也染上了宿疾。

  (因为这个缘故,胡林翼死得很早,在1861年就死了。尽管如此,他仍被后世评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曾国藩思索再三,想起他与胡林翼的相识、相知,忍不住叹道:“我的才具不及贶生。但诚如惠甫所说,两军若不合在一起,就是自取灭亡。

  “此番到湖北,我一定要说动贶生,与他合军一处。大不了,我把统兵大权交给他,让他全权指挥湘军。”

  赵烈文深受触动,说道:“涤帅公忠体国,光明磊落,烈文心悦诚服!”

  刘蓉却不动声色,问道:“涤帅,两军合兵一处,是件大事,不可轻率。就算涤帅公忠体国,甘心让出兵权,也要考虑朝廷的意思。”

  还是刘蓉老练,考虑问题周到。他是曾国藩的好朋友,也算是曾国藩的嫡系。如果曾国藩甘愿屈居胡林翼之下,刘蓉的地位也将下降。此中微妙,刘蓉不得不有所表示。

  曾国藩凛然一惊,盘算良久,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为国尽忠,自然不在乎兵权之多寡,亦无所谓朝中浮议。想必皇上圣明,也能理解我的苦衷。”

  赵烈文则说:“向荣主持江南大营,坐拥兵马十余万,粮饷供应无度,却师老无功。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朝廷事事遥控,也是向荣兵败的重要原因。

  “涤帅不畏浮议,以团练创制湘军。湘军不是绿营,虽受朝廷指导,却不受中枢遥制。湘军上下铁板一块,外人也好,朝廷也好,都插不进手。

  “此亦是湘军成功的重要原因。兵贵神速,涤帅应当尽快与贶帅达成一致,把两军合成一处,不必向朝廷请示,事后奏报而已。”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