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7章 赵烈文妄议时局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而九江“镇江锁湖”,为吴楚咽喉,是东南六省之腰肋。

  在曾国藩看来,九江是东南大局的“棋眼”。只要夺取九江,就能切断武昌之敌的退路,长江上游的战局将大有改观。

  而在胡林翼看来,武昌地处九江上游,舍上游而攻下游,无疑是南辕北辙。他有节制湖南、湖北、安徽三省军务的特权,也就有肃清三省敌人的责任,自然要优先进攻武昌。

  双方来回多次书信,谁也说服不了谁。曾国藩势力更弱,受革命军威胁最大,只得屈尊前往湖北,当面会见胡林翼。

  长江已不安全,曾国藩在一队亲兵的护卫下,走陆路前往湖北咸宁。两个心腹幕僚,一个名叫赵烈文,另一个名叫刘蓉,随他一同前往。

  刘蓉是湖南湘乡人,既是曾国藩的同乡,也是曾国藩的好友。(历史上,他曾官至陕西巡抚。石达开进军四川,便败于刘蓉之手。)

  赵烈文是江苏常州人,只有23岁,却已成为曾国藩的心腹幕僚。

  之前,赵烈文的姐夫周腾虎颇有见识,料定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难成大事,来湖南投奔曾国藩,受到曾国藩的赏识。

  周腾虎向曾国藩举荐赵烈文,说服曾国藩以厚币延请赵烈文入幕。赵烈文年轻气盛,谈锋甚健,妙语连珠。

  曾国藩特别不喜欢夸夸其谈之人,却又十分欣赏赵烈文的才识。他打算折一折赵烈文的傲气,派他到九江参观湘军大将塔齐布的大营。

  没想到,赵烈文回来之后一顿吐槽,料定塔齐布难堪大任。

  曾国藩十分不喜,询问赵烈文原因。赵烈文毫不收敛,不客气地说道:

  “塔齐布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湘军水师本就孱弱,又集中于武昌上游。江西湘军缺少水师,难有作为。”

  曾国藩认为他爱说大话,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已开始对赵烈文敬而远之。

  赵烈文亦有自知之明,便借口家中有事,离开曾国藩的大营。

  很快的,塔齐布在九江城下接连战败,令曾国藩大感意外。他始知赵烈文有先见之明,派人追上赵烈文,对他大加重用。两人渐成了忘年交,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

  这次前往湖北,曾国藩亦带上赵烈文,以便随时向他征询意见。

  正是寒冬,曾国藩、刘蓉、赵烈文三人,在亲兵的护卫下,顶着寒风,一路向西走去。曾国藩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并不坐轿,而是骑马西行。

  三人并马而行,边走边聊天,无形中驱走了许多寒意。刚开始是谈诗词,谈理学,气氛甚为轻快。

  不久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移到当前的时局上来,气氛也变得沉重起来。曾国藩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坦然问赵烈文道:

  “惠甫,你一向说,咱们坐困江西,难有作为。塔齐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