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0章 大上海计划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海道台吴煦主动请降,革命军轻取上海。至此,革命军初步达成作战目标,接下来将清剿残敌,推行均田运动,在乡一级建立基层政权。

  杨烜则暂时留在了上海。一方面,他要与洋人周旋,收回江海关主权、废除上海租界领事裁判权、废除各国兵舰自由停靠通商口岸特权。另一方面,他开始筹划建设上海,力争把上海建设成一颗真正的东方明珠。

  第一要紧的,自然是建立上海特别市,组建上海市领导班子。

  中华帝国实行省、府、县、乡四级行政架构。市是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直属于政务院,级别与省相当。目前,帝国共有广州市、南京市两个特别市。

  上海市的范围大致包括松江府、太仓直隶州,共有十几个州县。

  第一任上海军政委员会主任,为丁日昌,兼任上海市市长。

  丁日昌为广东潮州人,革命军进攻广州时,丁日昌负责为广东绿营铸炮,顺势归顺杨烜。

  历史上,丁日昌曾担任江苏巡抚、福建巡抚,是一个富有改革精神的政治家,也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实干家。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江南制造总局,便是丁日昌具体创办的。

  杨烜很赏识丁日昌,委托他主办“广三铁路”。如今,广三铁路已经建成运营,各项铁路规章制度初步完善。丁日昌为建设广三铁路呕心沥血,受到广东军民的一致称颂。

  杨烜特意调丁日昌到上海,以丁日昌的才华,加上中华帝国的襄助,丁日昌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上海首任咨议局局长为薛焕,原是江苏按察使,后投降革命军。咨议局负有监察政府、提请建议之责,多由富有名望的当地绅士组成。

  薛焕也是个洋务人才,与恭亲王奕䜣交情很深。上海咨议局里除了有吴煦、杨坊、吴健彰这样的旧官僚,还有传教士、洋商等,摆出一副兼容并包的开明姿态。

  第二件大事,便是制定“大上海”计划,加强上海市政建设。

  上海原是一座很小的县城,方圆不超五里,位于黄浦江西岸。在历史的长河中,她一直都是一座不起眼的城市,别说不能与苏州、杭州、扬州这样的大城市比,就连周围的松江、嘉定、青浦、金山也比不上。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的位置得天独厚,必将成为华夏最重要的城市,也将成为华夏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

  但就现在而言,上海最繁华的地方在租界,其面积是上海县城的近十倍,而繁华又不止十倍。

  时人常言,租界与华界,宛如阴阳两界。租界有现代市政设施,道路齐整、建筑巍峨、卫生干净,是阳界。华界贫民成群,污水横流,房屋破旧,瘟疫盛行,是阴界。

  华洋两界巨大的差距,极大地伤害了华人的民族自信心。

  革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