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9章 文要降,武要战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是向南京参劾?

  他并不愿落井下石,说道:“抚台,何桂清之事,日后自有公论。眼下最要紧的,是如何应付苏州的危局。”

  徐有壬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随即恢复了镇定,便问道:“雪轩,你一向多谋善断,依你高见,咱们该如何应对?”

  王有龄略一沉吟,觉得事态已急,没必要再绕弯子,便坦诚地说道:“学生以为,战不如降,晚降不如早降。

  “第一,苏州人向来文弱,不喜兵事。阖城士绅,十之八九愿降不愿战。

  “第二,我们没有可战之兵。捷勇不中用,绿营兵更是一触即溃,团练只能维持市面秩序,未曾临阵。

  “第三,胜败之势已明,革命军必胜,官军必败。我们何必再作无谓之挣扎?

  “第四,杨氏志在振兴中华,百姓安乐。我们饱读圣贤之书,无非是想为国为民谋求福利,归顺杨氏后还能继续报效国家。

  “……”

  王有龄口才很好,说得头头是道。他虽读过书,却是个捐班出身,名节观念不重。

  徐有壬倒是颇有顾忌,老家又在北京,害怕千秋之后有人说他的闲话。

  正在徐有壬沉吟之际,帮办团练大臣冯桂芬、按察使薛焕同时来到巡抚衙门,被请入签押房。

  江南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冯桂芬与薛焕,都极富才干,也是晚清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

  冯桂芬是苏州吴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是林则除的学生。当年,冯桂芬在籍守制,与曾国藩等在籍官员一起,在家乡办理团练。

  (吴县冯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治学讲求经世之用。历史上,太平军忠王李秀成攻克苏州,冯桂芬兵败,受李鸿章邀请成为李鸿章的幕僚,成为李鸿章手下洋务干将。

  (冯桂芬是近代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他主张以中国文化为本源,以开放、健康、自信的态度,积极学习、吸收西方文化,消解变法改革中的古今中西矛盾。

  (他较早地提出全面、系统的变法思想,比较理智地兼顾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所提变法措施都具有可行性。

  (他既具有世界眼光,又了解中国历史与现实,批评时弊多切中要害,变法主张多切实可行。

  (他的一系列变法思想、主张,大都在清末新政中得以实施。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著作《校邠庐抗议》里,但内容太过激进,一直未能出版。

  (直至光绪帝亲政后,才有人把他的著作呈给光绪,受到清廷的重视。)

  至于薛焕,同样不遑多让,之前任苏松太道,即上海道台。在晚清,上海道台兼任江海关监督,是满清第一肥缺。

  能当上海道台,除了自身得有两把刷子,还必须得到朝廷中枢强有力的奥援。这种奥援,至少得是军机大臣。薛焕的后台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