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5章 思想的碰撞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个议题,有关工业投资。革命军入主广州后,杨烜使出各种手段,鼓励社会各界投资现代工商业。

  但华夏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缙绅对投资工商业并不积极。倒是以怡和公司伍家为首的海商,积极响应军政府的工商业政策,投资兴建了一批工厂。

  随着广三铁路的开建、征越战争的推进,军政府对煤、铁、布等商品需求大涨,为煤矿、钢铁、纺织、航运等企业带来了大量利润。

  尤其是煤铁,是现代工业的灵魂,需求量极大,利润极高,引得各方垂涎。

  譬如,在石油没有大规模应用之前,煤炭一直都是最为重要的能源。华夏煤炭开采历史很久,但一直没有得到大量普及。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华夏生产力低下,煤炭开采不易。另一方面,则是华人没有掌握煤炭的正确使用方法。煤炭热值很高,燃烧很快,用来取暖、生火显得过于浪费。

  所以,几千年来,华夏多用木柴取暖、生火。这种能量来源无疑是落后的、低效的。明清时,城市附近的山冈多为秃山,原因就在于伐薪取火。

  军政府推广了一种蜂窝煤技术,把煤炭和以黏土、清水,做成蜂窝状,可以有效延续煤炭的燃烧速度,减少煤炭浪费,方便城市居民取暖、烧饭。

  这种蜂窝煤,又称煤球,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也刺激了民间对煤炭的需求。

  但煤铁又是重工业,投资较大,一般商人根本承受不起。

  当初军政府在广州开建煤矿、钢铁厂时,缙绅大多持以观望态度。只有十三行等海商窥见先机,投资了煤铁企业。

  现在,煤铁利润增加,缙绅们又眼红了。他们想组建煤铁企业,又苦于缺少技术、不懂经营;想投资怡和公司钢铁厂,人家已经走上正轨,暂时又不需要这些资金了。

  这又是个无解的问题,只能请杨烜帮忙解答。

  杨烜知道,在厘金制度推广之前,满清并不重视工商税。缙绅、商人阶层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满清官府平时不向这些人收税,遇到灾害、战争时,再临时向他们派捐。

  因此,满清民间虽穷,缙绅、商人阶层却隐藏了大量的财富。归根结底,这是华夏小农经济所决定的。军政府要发展工业,正要依靠这些缙绅、商人提供资金。

  杨烜思索片刻,说道:“军政府鼓励工商,并不是口头喊喊口号,而是拿出了许多措施。现在大家为什么想投资煤铁企业呢?当然,这是因为煤铁企业有利可图。

  “先说说煤。蜂窝煤技术取得了成功,广州城内外也出现了许多煤球厂,对煤炭的需求陡然变大。但是,广州境内现有的几个煤矿已在着手扩产。

  “我并不反对大家投资煤矿,但反对大家一窝蜂地全都投资煤矿。大家试想一下,办一座煤矿,需要筹齐资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