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6章 铁甲舰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铁甲舰。

  一见到铁甲舰,杨烜就不太高兴。这艘船排水量只有五十吨,却安装了一门75mm主炮,头大身子细。

  头重脚轻,这样小的排水量能承受得住75mm火炮吗?杨烜看了直摇头。当初姑塘造船厂送来设计底图,他就觉得不妥。

  奈何当时钢铁厂产能有限,造船厂又要赶进度,只能先试制小排水量的铁甲舰。造船厂总工程师费德罗拍胸脯说没有问题,杨烜勉强同意试制这艘小排量铁甲舰。

  等亲眼见到铁甲舰之后,杨烜大为懊恼:这玩意如此丑陋,也能叫铁甲舰?叫它内河炮艇还差不多!这排水量如此之小,不说能在远海航行,它能在北部湾、狮子洋、伶仃洋等近海航行吗,能在珠江急流中行驶吗?

  黄埔船政学堂校长张铨,造船厂厂长邹伯奇、总工程师费德罗等人陪同杨烜上舰。

  邹伯奇是广州府南海县人,时年三十四岁,不事科举,雅好科学。他是中国清代物理学家、学者,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1844年,邹伯奇制成照相机,因而被后世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除了照相机,他还制造过望远镜、显微镜、七政仪等,是近代墨学研究第一人。

  在科学上,邹伯奇设计制造了“对数尺”,除一般的数学计算之外,还能作气节、天文、体积等计算。

  除此之外,邹伯奇还是现代地图学先驱,摸索出使用曲线来表示经纬线的画法,并开始设计、运用摄影来绘制地图。

  由于没有科举功名,邹伯奇在满清治下并不得志,靠开馆授学、绘制地图糊口。这是一个甘守清贫、醉心西学的洋务人才,最终被杨烜请为上宾,担任黄埔造船厂的厂长。

  此时,在杨烜示意下,邹伯奇一声令下,铁甲舰发出汽笛,缓缓出港。

  这艘铁甲舰正式引进螺旋桨代替明轮,传动效率大为增加。新宁公司炼钢技术进步不少,可以冶炼高强度钢材。

  螺旋桨技术早已问世。但因为缺乏高强度的钢铁材料,螺旋桨一直未能在蒸汽轮船上普及。

  当时,英国已经发明酸性底吹炼钢法。但这种方法只能冶炼含磷、含硫量低的高品位铁矿石,钢产量相当有限。

  十九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加速,很多新技术已经发明。但受制于材料技术的不足,特别是炼钢技术落后,很多新科技都不能得到大规模推广。

  船用螺旋桨正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

  当时的蒸汽战舰,多以明轮为驱动装置。螺旋桨取代明轮,传动效率大大提高,是造船史上的一大进步。

  远处二里外,造船厂已提前设置好靶标,是一块随着海流上下浮动的木排。

  杨烜下令开炮。

  铁甲舰降低船速。

  主炮炮长计算射击诸元,瞄准手稍作瞄准,炮手紧接着打出一发75mm主炮,偏右,偏远。

  很快的,送弹手送弹。炮长修正诸元,瞄准手再作瞄准,炮手发炮。又是一发75mm主炮,正中木排船尾。

  巨大的气浪把木排抛至空中,又落回海面,散落成一根根竹子。炮手们欢声雷动。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