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97章 炮艇_1850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这么近的距离上,铁甲舰上的75mm榴弹炮精准度很高,几乎指哪打哪。

  杨烜对此并不意外,炮管内部刻有膛线,炮弹为锥形金属定装弹,与炮管契合严密。再加上无烟火药,炮弹想打不准都难。

  他关心的是火炮后座力问题。75mm主炮,配在排水量五十吨的铁甲舰上,就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尤其是,铁甲密度比木头重,使得船体显得更小。刚才主炮发炮时,船身晃动感还是比较明显的。

  现在登船的人较多,增加了船身重量;目标又近,炮弹炮筒装药量低。两个因素叠加,有助于提高船身稳定性,减轻火炮后座力。

  那么,风浪大时怎么办?水流急时怎么办?目标远时怎么办?

  杨烜并不满意,下令铁甲舰开足马力,调整航向,主炮转至最左射界,炮弹采用最大装药量。

  这样一来,火炮速度最快,主炮射向最偏,炮弹射程最远,后座力最大。如果船体摇动不严重,则证明船炮设计没有问题。

  一刻钟后,铁甲舰加速至最大速度。不久后,主炮发出怒吼。船身晃动幅度提高,铁甲船航向发生偏转,但总体上尚能接受。

  杨烜松了一口气。他想起来,自己穿越前参观过海军军史博物馆,见到过这种小型炮艇。

  实际上,人民海军建军很晚,早期很少有大型舰艇。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小型炮艇都被当作海军主力装备。

  人民海军第一款制式炮艇排水量只有25吨,改装自日寇侵华时的内河炮艇。其中最著名者莫过于“解放号”,排水量28吨,在万山海战中一战成名。

  之后,人民海军开始自制52型、53型、54型炮艇,排水量在40吨至50吨不等,所需发动机、火炮均为缴获国军的库存货。

  直到1954年,苏联专家来华,帮助人民海军设计了55甲式炮艇,排水量达到75吨。自此,海军炮艇才具备了实战能力。

  在1958年的九二海战中,3艘55甲炮艇同台军的“沱江号”猎潜艇激战,差点将它击沉。

  邕宁造船厂能够制造出这艘50吨的铁甲炮艇,已经殊为不易了。

  可杨烜还是感到很遗憾。这种炮艇适用于内河作战,就是对付两千多吨的红单船也不在话下。可是,对付洋人的巨舰,它能行吗?恐怕,它连外海都去不了吧。

  按照历史进程,几个月后,就要爆发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改变国际局势的战争中,蒸汽战舰把传统风帆舰打得落花流水。在蒸汽战舰的基础上,各国开始在舰船表面加装锻铁装甲。

  于此同时,英、法等海军大国开始建造铁甲舰。1859年,法国建造了排水量5630吨的“光荣”号(Gloire)战列舰。1860年,英国建造了排水量9137吨的“勇士”号(H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