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章练剑_唐初大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力,但是心里很高兴,因为平时老老实实呆在檀中穴的浩然之气,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涌了出来,冲向身体各处,让整个人像泡进了温水里面,原本僵硬的手掌,也软和下来,松开了剑柄。

  等秦穆恢复过来,秦岳神色有些复杂的对他说道:“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你刚刚恢复一些,不适合继续,不然容易伤到身体。”

  “好!”秦穆点点头道。浩然之气出现,更像是滋养疲劳的身体,这应该属于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也就是说锻炼差不多到了临界点。如果继续锻炼,很有可能损伤根基。过犹不及的道理,秦穆还是明白。

  基础训练,辛苦又枯燥的,不过秦穆乐在其中,每天一大早,秦岳就来到别院,开始只是指点秦穆,第三天就开始一起练了起来。

  吃过饭以后,就是读书的时候,不过这个时候秦岳已经离开,他去忙制墨的事情,整个技术流程,秦穆已经写给了他。

  午休之后练字,再晚一点练习弓箭,晚上挑灯夜读。对于古籍,越是静下心来去读,去体悟,感触也越深。

  竹简制作,是选用皮薄而节长的竹子,同时削好之后烘干,再用麻绳把两端穿起来,才用于书写。没有烘干的竹片,书写之后,竹片变形,就会影响字体,因此整个过程,是很麻烦的事情。

  也正因为如此,书写的时候,尽量简洁,正所谓意简言赅,微言大义。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需要细细揣摩。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秦岳送来的正是诗经,不过并不是孔子整编之后的诗三百,整整三十口大箱子。

  根据秦岳介绍,诗经是他们秦家,唯一从咸阳带出来的全套古籍。是当年公子扶苏,镇守边关的时候带过去读的书。

  诗经还是如同秦穆看过的一样,主要还是记录的周朝的丰收,狩猎,祭祀;各地民歌小调;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这种故事性很强的书籍,秦穆看得非常有趣,更何况估计这是最原始的诗经,除了秦家的人,没有人看过。

  秦穆很珍惜这段时间,毕竟这些都是秦岳,应该说秦家,借给他看的。

  秦穆读书,是真的读!因为他要同时练习发音。随着他对音韵掌握的熟练,他发现每次读书,空气之中,都会有浩然之气,进入身体,随后汇入檀中穴。虽然只是很少一丝一丝,不过这也是一种进步。

  日积月累,是任何事情的正途,因此秦穆更加勤学不辍。

  背手剑果然煞气滔天,一出鞘,秦穆就感觉皮肤都被无形之气刺疼,就像裸露这皮肤,呆在紫外线强烈的地方。而且浑身起鸡皮疙瘩,手足都有些发凉,好在浩然之气同时也被激发,护住了心神。

  拔出来看过一次之后,背手剑就再也没有出鞘过,每日读书的时候,都会被秦穆放在膝上,以浩然之气蕴养,同时也是让它熟悉自己的气息。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