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2、第132章_穿到明朝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哥和崔启放了一天假,请了几个有志推广此物的同年和乡宦到铅笔窑考查了一趟。

  那窑建得又高又阔,傍着窑还建了做笔杆的厂房,小凉哥带着烧窑、制杆的工匠在里头干活,一人耳朵上别着根笔芯,随时记录工作,好回去写报告。

  那些举人和同行的生员们见匠人们都能随时拿笔记录工作进度,不禁赞道:“向使从人皆得此笔,随手便可记下逸词妙语,天下间又得多出多少好诗句?”

  这笔拿来就能写字,也不会像从前写毛笔字时,倒水、磨墨时一走心思,就把刚想出的妙句忘了。

  几位才子心潮澎湃,当场作了石墨赋、石墨诗,有的文采风流,有的壮丽雄浑,有的充满忧国忧民之意。虽是在这荒僻的乡下地方,临着烧得旺旺的窑,连口酒都吃不上,他们倒好像在清山碧水间开着诗会似的,锦绣成篇,当天就集出一本咏石墨笔的诗集来。

  陆举人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安心过年间写出几篇像样的文章诗赋,将这铅笔的好处述尽——起码得打动京畿这些郡县的牧首,叫他们愿意帮着在社学里推广铅笔。

  他一忙起来,倒把崔燮轻轻放过了,一年下也没留什么作业。崔燮对他推广教育的苦心存着十分的敬意,就没拿自己这点小事打扰他,忙忙碌碌地到了年底。

  进了年里,就连陆举人也不提学业了,从除夕起就四处拜年,跟同乡、同年们在外头奔波。而崔家这样在本地扎下根的,则要准备祭祖。崔燮的祖坟虽在乡下,祠堂却是早挪到京里的,祭祖时不用回乡,就开了家里最后面的院子的祠堂祭拜。

  到这一天,家里的男丁都要进祠堂,连在屋里闷头做了好几个月题的崔衡也被放了出来。

  这回他心里也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脸上阴鸷之气虽然还藏不住,但至少能装出个老实模样,见了崔燮笑着问好,抢着说自己前些日子不懂事,累大哥为他费心了。

  崔燮看见他,就想起了谢瑛说过他母亲被判义绝,如今已不算嫡母了,忽然又想起崔参议走之前没开祠堂,也不知有没有把徐氏的名字划掉。若是没有的话,待会儿开祠堂祭祖时,他就得这一代长房长子的身份,替祖父改家谱了。

  他这么想着,一时没答话,崔衡便问道:“兄长是不是还不能原谅我?我这些日子专心做《大诰》《大明律》的卷子,还背了《周礼》,真的懂得礼法律条,知道自己和母、生母的过错了,我是诚心请罪,请大哥原谅我,让我出来吧?”

  他给关在小屋里那么久,成天就是做题、背书,做得都快疯了。只要能让他出门,别说是给崔燮道歉,就是给他跪下他也认了!

  崔衡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