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二章 姜还是老的辣(4K)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晏子听完了宰予的话,笑着又问道。

  “既然鲁国的形势已经很危险了,为什么没有人去劝阻呢?

  难道鲁国没有贤能的臣子吗?难道曲阜没有忠义之徒吗?

  为什么大家就这样坐视阳虎胡作非为,而不采取任何行动呢?”

  宰予听到这话,也不正面回答,而是旁敲侧击道。

  “我听说过一句话,叫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当初周公制礼作乐,规定官职,划分职务,用三公、九卿、大夫和士人来治理天下。

  三公者,智慧明达,通晓道理,应变自如,能辨事理,深谙天道运行的规律。

  他们说出的话足以调和阴阳、匡正四时、节制风雨。只有像这样的人,才可以推举他做三公。

  所以,三公的职责在于理解天道。

  而九卿,则要按照四时的节令做事,开通沟渠,修筑堤防,种植五谷,明晰地理。

  能够开通没有堵塞的沟渠,把对人民不利的事变成有利的事。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举他做九卿。

  所以,九卿的职责就在于施德于民。

  而做大夫的人,出入之间,都要与庶民保持一致。取舍之时,都要和民众的利益同进同退。合理的征收赋税,充实国家的府库。

  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行为举止合乎规范,言辞谈话恰如其分,说出的话足以被民众效法,成为世人表率的同时,又能不悖于自身。

  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举他做大夫。

  所以,大夫的职责在于推行仁政。

  而士人的标准,则是要在懂得道义的同时,不能失去仁善之心。

  事情成功了,不独占赏赐,忠诚正直,敢于坚持己见,不存奸诈之心,大公无私,说话注意分寸。

  像这样的人,就可以推荐他做士人。

  所以,士人的职责就在于推行道义。

  三公解道,九卿守德,大夫怀仁,士人行义。

  道德仁义皆在其位,别说是小小的鲁国了,就算是天下,也同样能得到治理。

  如果缺少了道,那么剩下的德与仁义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宰予这么一大圈绕下来,寻常人肯定会被说的满头雾水。

  但在座的都是擅于言辞的春秋顶级人精,谁还能不懂宰予的意思呢。

  他无非就是在阴阳怪气鲁国的三桓家族嘛。

  三桓当中,季孙斯身为鲁国上卿,居然能被家臣随意拿捏。

  而孟氏和叔孙氏明明有能力和阳虎一较高下,可他们为了不让季氏一家独大,对阳虎执掌国政的事情直接选择性失明。

  鲁国的‘三公’都这个德性了,他们这些底下人就算想扳倒阳虎,也没那个能力啊!

  子贡听完这段话,吓出了一身汗,他总算明白宰予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子我这小子,是打算把阳虎和三桓往死里整啊!

  天底下的明眼人都知道,现如今楚国衰落,而齐侯又一直有心复兴桓公的霸业。

  而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