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十五章 经济殖民(4000字)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反过来恫吓国君的。

  “宰子,此话怎讲啊?”

  宰予道:“少伯,你觉得,对于国君来说,是农人更重要呢?还是商贾更重要呢?”

  范蠡毫不犹豫道:“当然是农人更重要。”

  “那你觉得为什么农人更重要呢?”

  范蠡道:“世人皆知,农桑乃国家根本大事,没有农人务农,哪里来的粮食呢?

  没有粮食,国家还如何存续呢?”

  宰予听了只是笑着摇头:“那你久居越地,应当熟知附近东夷的生活习性,他们难道也是以农桑为本吗?”

  范蠡听了,忽的一愣,他皱眉思索了一阵子,方才开口道。

  “东夷多以渔猎获取食量,对于耕地务农并不特别看重。”

  宰予又问道:“那你知道西戎和北狄的习性又是如何吗?”

  范蠡听到这里,半张着嘴,已经说不出话来。

  他好像明白了宰予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宰予话语里潜藏的含义已经完全颠覆了他过往的认知,以致于他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宰予见他不开口,于是便替他回答了。

  “《礼》中说:住在南方的蛮人,他们额头上刺着花纹,走路时两脚拇趾相对而行,其中有不吃熟食的人。

  住在西方的叫戎人,他们披散着头发,用兽皮做衣服,其中有不以五谷为食人。

  住在北方叫狄人,他们用羽毛连缀成衣,住在洞穴中,其中有不以五谷为食的人。

  中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人民,都有安逸的住处,偏爱的口味,舒适的服饰,便利的工具,完备的器物。

  由此可见,国家并非一定要依仗农桑才能存续。

  《礼》中还规定了天子颁布的九种税法,诸夏国家也大多遵守这个准则收取税赋。

  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余之赋。

  其中前六种都是田税,第七位才轮到关市的税法,第八位是山泽的税法,第九是公用剩余财物的回收法。

  所以说,诸夏之所以重视农桑,并不是因为农桑本身有多么重要,而是因为诸夏国家的财税收入大多源于田税。

  所以国君们才不得不重视农人的意见。

  而如果有哪个国家的关市收入或山泽收入与田税旗鼓相当时,那么商贾的意见就会被同样重视起来。

  而如果关市与山泽收入占据国家财税收入的大半时,商贾的意见便会等同于国君的意见,商贾的仇人便等同于国君的仇人,商贾的利益也等同于国君的利益。

  这也是有别于诸夏的蛮夷戎狄并不重视农桑的原因。

  因为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非是农桑提供的,而是蓄养的牛羊所出产的,捕鱼狩猎所获得的啊!”

  范蠡和子贡听完了宰予的这段论述,只觉得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他的这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