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七章 吾等皆与子我同!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生们看见夫子落泪,也感觉心里难受。

  子贡则在几案下踢了宰予一脚,他低声责怪道。

  “都怪你!没事和夫子提子产干什么?你难道不知道夫子一提起子产就要掉眼泪吗?”

  宰予听了,只感觉冤枉。

  “我只是向夫子请教为政的方法而已,我哪儿知道夫子会说到子产身上去呢?”

  “我不管那么多,你把夫子弄哭的,你得夫子治好。要不然今天这课还怎么上啊?”

  子贡一脸的恼怒,其余同学也对宰予报以杀人般的视线。

  看这样子,如果宰予不能把夫子的眼泪止住,今天他是别想出学社的大门了。

  宰予被逼得没办法,只能开口把话题岔开。

  “夫子,可这世上总是小人多、君子少。

  而不能分辨小人与君子的君王又占多数。

  即便我们想要像是子产那样施政,也必须要在取得君王的信任后才能施行。

  小人可以用邪辟的方法取悦国君,赢得他们的信任。

  那我们又该用什么办法去劝谏国君,让他远离小人呢?”

  孔子听到问话,抬起袖子拭干了眼泪,深吸了一口气后,方才回道。

  “说起劝谏君王,有五种方式可以选择。”

  宰予见夫子终于不哭了,不由露出笑容。

  “请问是哪五种呢?”

  孔子道:“第一种叫做谲谏,即委婉而郑重地规劝。

  第二种叫做戆谏,即刚直不阿地规劝。

  第三种叫做降谏,即低声下气地规劝。

  第四种叫做直谏,即直截痛快地规劝。

  第五种叫做讽谏,即婉言隐语来规劝。”

  宰予琢磨了一会儿,问道:“那这五种劝谏的方式,哪一种最好呢?”

  孔子也不说哪种好,而是回道。

  “五种方式,各有各的长处,应当根据不同的时机和所侍奉君主的性格妥善选用。

  谲谏可以引起君主的重视。

  戆谏可以点明政策的过失。

  降谏可以缓和躁郁的情绪。

  直谏可以陈述事务的利害。

  讽谏可以顾全众人的颜面。”

  宰予又问:“那从古至今,有哪些人擅长这五种劝谏的方法呢?”

  孔子思索了一番,回道:“谲谏的典范是箕子,戆谏的典范是比干,降谏典范是微子,直谏的典范是鄂侯,讽谏的典范是晏子。”

  宰予听完这段话,愣了半晌。

  夫子举的这几个例子,对比未免也太明显吧?

  箕子用谲谏向纣王进言,结果纣王把他降为奴隶。

  比干用戆谏向纣王进言,结果纣王把他开腹剖心。

  微子用降谏向纣王进言,虽然保全了自身没有遭到罪罚,但纣王依然没听进去。

  鄂侯用直谏的下场也不怎么样,他直接被纣王剁成了肉酱。

  这些人当中,唯独齐国的晏子因为使用讽谏,所以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一直安然无恙。

  三位国君也一直都很尊敬晏子,凡大小国事都要咨询晏子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