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二章 徐州易主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守军是六百多个千牛备身,这些人是安平军的备用军官团,希望能在卢植的手下学到些本事,如果有效果,在役的军官也可以轮换一下。

  城内配备的司煊、贼曹也归其管辖。

  郑玄、管宁、邴原、刘洪等人除了学院事务之外,还要兼任五经博士。

  蔡邕被“劫”回冀州之后,就一头扑在了藏书上,带领在将军府的书吏和学院的学子之中,选出来的三百多人,组成了秘书监,刘襄任命他为监令,佐使由他自己去选人。

  这老头选的第一个人就是他的女儿、刘襄的媳妇、以才华闻名的女子:蔡琰。

  这并不是什么离经叛道的行为,汉代女子的地位挺高的,封侯的都有好几个呢,没什么可惊讶的。

  管理书籍的人员,以后还得慢慢增补,这就不能着急了,因为此时的书城正在挖掘地基,离建成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

  与地基一起规划的,还有防火的引水渠、蓄水的池塘和排污、防涝的下水道。

  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城市下水道体系,但只在京师等等大城才有,官员、富户的居住区有排污的沟渠,平民的居住区用的是渗井。

  渗井就是个旱井,里面装了砂石、木炭,用来过滤污水。

  隋朝在汉长安的边上修建大业城,就是因为汉朝长安的渗井用了几百年,污染了城区的地下水,那里的水不好喝,所以才在龙首原那边另建新城的。

  唐朝的长安就是隋朝的大业城,跟汉朝的长安不是一个地方。

  新建的书城和邺县的北城区都布置了下水道,没有安排渗井,那玩意过滤不干净,还有残渣留存,不但招引蚊虫,时间长了还会污染浅层地下水,附近的井水就不好喝了,还不如排进漳水。

  两座新城一天一个样子,时间在不停的流逝。

  三月初,太史慈回报,河内太守王匡聚集船只,准备渡河,是否要在河面歼灭其部?

  刘襄回文,监视即可,不必干扰其部渡河。又下令轲比能监视怀县,守军渡河之后,率军前出,接手城池。

  徐州探子回报,曹操率兵突袭郯县,有内应开启城门,陶谦和两个儿子陶商、陶应被杀,徐州易主。

  袁绍收拢徐州各部,起兵六万,正在西进。

  司隶探报,董卓正在加快移民的速度,荥阳胡轸所部放火烧城,周边乡亭的民居也没放过,荥阳、成皋一带已成白地,其部退至旋门关。

  联军讨董要进入第二阶段了?可孙坚没来,谁给他们做打手呢?

  不会是曹老板吧?

  刘襄在胡乱猜测,反正跟他关系不大,河南之地打成一锅粥才好。

  最好能消耗殆尽,让自己捡个便宜。虽然这事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不耽误他白日做梦啊。

  他正在想好事的时候,有两个人上门求见。

  一个是荀彧,一个叫刘和。

  荀彧终于回来了,他在冀州、幽州转了快两个月了,要不是家人还在,刘襄还以为他跑了呢。

  另一位刘和自报家门,是刘虞的长子,从扬州而来,是来求援的。

  随身带了刘虞的书信,信里面说了袁绍要抓他登基称帝的事情,他逃到了会稽郡躲避,知道幽州海商能行船到达扬州,请刘襄派船营救于他。

  信中还说袁绍的谋划若成,刘氏江山必然不保,思来想去,只有幽冀之地能够躲避。

  救不救刘虞呢?救回来怎么安排呢?刘襄陷入了沉思。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