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二章 并州行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年派人征辟,只因职责在身,不能入并州拜会,实为遗憾。”

  张辽刚要解释为何拒绝征辟,刘襄一把抓住他的手,打断了他的话语,现在不是提拒绝征辟的时候,趁热打铁的说道:“今年奉陛下诏令,带兵去凉州平叛,路过太原,便特意绕路来此,见一见雁门张辽的风采。”

  张辽更感动了,太原到马邑四百多里,一路穿山过水,可不好走。

  想了想家中境遇,父亲早年曾为县吏,那时家中还算兴旺,可胡人南下劫掠,父亲遇难,之后就一年不如一年。

  雁门已成胡人肆虐之地,家中也就越来越窘迫,如此下去,败落不远。现在得蒙刘使君看重,入其麾下必得重用,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

  想到此处,他双手作揖,一躬到底:“雁门张辽,愿为主公效死,求主公收纳。”

  刘襄发自内心的笑了,这个结果不错,双手捋顺衣袍,郑重的回了一礼:“得张君相助,吾如虎添翼,愿与君携手,永不相负。”

  张家众人都很高兴,杀羊沽酒,制备宴席,款待刘襄。

  族长张迈豪爽过人,菜还没动就把刘襄灌倒了。

  第二天,刘襄在军营中醒来,张辽已经带着几个族亲,二十来个伙伴,在辕门处等候。

  任命张辽为军司马,统领五百乌桓突骑,归属张郃统管。

  大军不再耽误时间,当天就启程南下,绕过累头山,在楼烦进入长城以内,沿句注山山脚行进,准备过原平县南下,去太原郡郡治晋阳,在那里接收补给,然后沿河南下。

  若不是马匹太多,是能坐船直下临汾的,会节省很多体力。

  朝廷调兵,行进路线,在哪里补给,都是规划好的,不能由着大军四处抢掠,不想做叛贼就得听话。

  他绕路马邑,就是打个擦边球,不走南边的井陉,反而走北面的蒲阴径,也就是不想现在打上谷,否则可以走最北面的军都径。

  三千五百骑兵一路行进,多放斥候,沿路打探地形水文,张辽从军几日,越发佩服,能将胡骑约束得令行禁止,主公当真是明军略之人。

  胡人什么样,生活在雁门的张辽太清楚了,想用军纪约束他们,得下大力气,一般人可带不了胡骑。

  主公却如臂使指,快速行军之时,斥候探查往来不断,即便已入长城,也绝不放松警惕,真名将也。

  张辽不知道具体情况,这些胡骑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入安平军一年以上的老兵,有些甚至是起兵时的元从部队,那些鲜卑突骑也是跟随大军与北军精锐力战的老人。

  他们再有一年多就能录入汉籍,成为汉人,平时补给不缺,训练严格,十七禁五十四斩都能用汉话熟练背诵。

  有他们带着,其余胡人自然有样学样。

  刘襄又善待士卒,未来有利益勾着,现在有军纪约束,身上穿着夹袄御寒,肚子能天天吃饱,还时不时的有鱼、肉改善伙食,这待遇哪里找去?他们的犯罪成本太高,自然愿意遵守纪律。

  时间一长,就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了。

  至于多放斥候的事情。

  刘襄一出幽州,大军就进入了战备状态,随时能够作战。

  军中还带着几个擅长书画,明晰山水的书吏,沿途记录地形、山水、道路、城关,为以后出兵并州做准备。

  在别人眼里,并州山多水少,土地贫瘠,难以养育生民,可在刘襄眼里,这里遍地的矿藏,处处都有宝贝。

  越看越流口水。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