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章 终究是要前行的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是损失了,多可惜。

  只好另外建立了一处营地,让他们与家人团聚,算是平息了突发状况。

  又多了一万多干活的。

  刘襄原本打算,等城墙修缮完毕,将这批人直接迁往各处,没打算抓到城里来。现在,将错就错吧。

  北新城现在聚集了七万多的百姓,八千多的军队,已经快到这座小城的极限了,城里城外人满为患。

  为防止爆发瘟疫,刘襄组建了三千人的清洁队,人员是在筑城民夫的家眷里,选出来的还能干活的老人和半大孩子,这不是什么重活,算是人尽其用吧。

  每月给他们发两斗粟米,干活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不得不热情啊,有好多人眼巴巴的看着,随时准备顶替他们。

  他们负责打扫城中和各处营地的生活垃圾,由沤肥的车队统一拉走。

  还专门组建了两百人的巡察队,他们不但要检查卫生状况,还要负责防火的工作。

  这是刘襄的试点,怎么组建专业防火、救火的队伍,他需要积累经验,看看具体实施的时候,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之后,会推广到所有县城。

  负责登记造册的书吏也很忙碌,北新城下属的乡亭全部撤销,他们要重新造册,登记入城百姓的身份资料和田产地契,刘襄答应这些百姓,战争结束或者迁移到别处之后,会按照原有面积补偿。

  有原本的黄册参考,进度还不错,他们第一步的任务,优先拣选孤寡家庭。

  三天时间选出了两万多人的老弱妇孺,这些人要迁到广阳郡。

  时间来到九月初三,刘襄要处决人犯。

  孙义以下一百零八人,叛乱豪强的家属五十六人,共计一百六十四人绑缚刑场。

  北新城的各处工地停工一天,刘襄要求百姓前来观刑。

  北新城这地方,风水不好。这的人,脑子有坑,需要震慑一下。

  因为他要离开了。

  此地会由护军营军侯,统领六千七百步卒,监督修缮城防的工程,顺便守城。

  西边的保定小城,由最近提拔的军侯邵伟,统领两千人监督筑城,守卫营地。

  两位军侯,八千七百步卒,守卫涿郡南大门。

  刘襄要北上范阳,继续攻略涿郡的战事。

  午时已至,人犯分批押上高台,监斩的是田诚,他已经被征辟为北新城县尉。

  这个官位,有名无实。

  驻守北新城的部队,归属于中军的护军营,是刘襄的直属军团,一个小小的县尉,哪敢跟他们扎刺。

  有这支部队在,田诚翻不起浪花来,顶多算是在刘襄的地盘,混了个出身,名头比较好听罢了。

  刘襄特意任命他为监斩官,就是想看看他监斩孙义等人的样子。

  虽然刘襄不怎么喜欢他,觉得这人不真诚,可他是有功的,有功就得赏。

  赏罚分明的原则,不能因为一个田诚破例。

  第一批押上来的人犯,其中就有孙义、魏礼,刘襄好奇的看着这三个人的神情。

  孙义愤怒,魏礼萎靡,田诚无动于衷。

  热血主角临死怒骂反派叛徒;或者,卖友求荣的大反派,在主角临死之前大肆嘲讽。

  可惜,这样的戏码没发生。

  犯人饿了好几天,气都快没了,孙义骂不出声音。

  田诚一副不认识孙义、魏礼的模样,完全没有反派的自觉。

  刘襄觉得挺可惜的,就开口问田诚:“你不去与友人告别吗?”

  田诚毕恭毕敬的回答道:“他们曾追杀于我,已非友人。”

  刘襄点点头:“那就行刑吧。”

  “唯。”

  田诚去处理斩刑流程了。

  刘襄嗤之以鼻,这三个人,孙义不义,魏礼无礼,田诚不诚,全都名不副实。

  他退下高台,带着宿卫走向外侧的骑兵军阵,身后的斩刑正在继续。

  验明正身,刽子手就位,行刑。

  一批又一批的人犯押上高台,一个又一个的斩去首级。

  这些人,这些事,已经成为过去,刘襄的脚步不会为他们停留。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