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十二章:亡命之徒的故事_人海孤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青,不要说朱恩良的同龄人,就算比他大十几岁的商人,眼光心思都未必是朱恩良的对手,这也是他能纵横广州,上海,香港,重庆等地,无论是投资实业,还是商场对垒未尝一败的主要原因。

  比起朱恩良,冯南霄的名头在内地并不知名,而且幼年时更不如朱恩良那般几乎一步登天,得大佬提携,香港华商提起冯南霄,无论是发迹之前还是发迹之后,都只会用一个正邪难辨的词语来形容他,亡命之徒。

  冯南霄,广东台山人,五岁时家乡的潭江河爆发洪灾,他被父母站在即将被冲垮的屋顶上绑在木制家具上放入滚滚洪水随波逐流,亲眼目睹自己的家与父母被洪水吞噬,幸而被河水两岸打捞漂流财物的一个百姓救起,养了两个月之后,转手卖给了澄海一户大户人家做下人,冯南霄本以为从此至少有一份安稳茶饭,可是现实却告诉他,要想在澄海大户人家活下去,比洪水中随波逐流更为凶险。

  清末民初,潮州澄海地处沿海,盐碱侵蚀,土地贫瘠,往往一块不过数亩的田地,就能引得两个村落械斗十余场,死伤百余人,而买下冯南霄的大户人家,当时就是当地某村落大姓,冯南霄五岁开始,除了端茶倒水打扫院落之外,就跟随驻村的武师练拳强身,甚至土炮,火铳等等全都练习精熟,十二岁时,就已经在械斗中跟随主家少爷上阵厮杀。

  潮州民间械斗,比起香港帮派社团械斗,不知酷烈几多,两方定下械斗时间和械斗人数,随后各自召开宗族大会,这种宗族大会第一条商议的,就是本次械斗的杀人数量,比如议定本次械斗需要杀死对方十人,那么就一定在当天械斗时完成指标任务,除非自己一方全部死光,不然只要对方没死够十人,己方就算剩下一人,也得继续打下去。

  随后再商议械斗中我方的伤者与死者如何抚恤,以及选哪个人站出来做替死鬼,在官府得知消息准备发难后,主动去自首归案等等。

  而械斗当天,首先各自推出几门土炮,擂响战鼓,立起代表村落的大旗,十人为一队,设立队长,身背火枪,砍刀,长矛等武器杀入战场,鼓声不停,厮杀不止,往往一场械斗下来,少者死十余人,多者五六十人。

  就是这种械斗过于凶险,所以很多潮州大户人家才会收养很多孤儿加以培养用来参与械斗,冯南霄不过是当时那些被收养的孤儿中的一员而已。

  十七岁时,冯南霄所在的大户人家落败,被对方勾结官府算计,抄没家产,冯南霄跑去了香港谋生,因为无人作保,没有店铺收留他做学徒,流落街头,恰逢香港霍乱爆发,冯南霄干脆狠心去做了背尸人,专门帮卫生局背尸,火化尸体。

  白天背尸体,晚上睡义庄,靠着背负无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