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九章:不见滔滔_人海孤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女人得手:“你搞错了,小姐,那不是算今晚的花费。”

  “这是……”谢小姐抓着那几张纸先是一愣,随后快速翻了几翻,抬头看向盛嘉树时,脸上刚才那点戏谑已经半点不剩,只有冷艳肃然:“你是什么人?这个是用来做什么的?”

  盛嘉树朝女人伸出手,谢小姐把手里的纸张递给盛嘉树,继续追问了一句:“你还没回答我。”

  盛嘉树整理着那叠纸:“是准备送给朱先生的见面礼。”

  “你在政府部门工作?令尊是哪位?”谢小姐打量着盛嘉树问道:“我叫做谢青鹭,朱先生的秘书。”

  盛嘉树捻灭自己的烟蒂,朝谢青鹭笑笑:“我叫盛嘉树,卖棺材的。”

  此时酒楼正门再度打开,朱恩良,黄庆庵与几名中年人大声谈笑着走了进来。

  ……

  杜理士酒店宴会厅,小型管弦乐队在角落优雅舒缓的演奏着小夜曲,一个个高挑靓丽的白俄侍女举着香槟,威士忌,红酒等等,穿梭在宾客之中,各个宾客此时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面带微笑的小声交谈,只是眼神不时瞄向宴会厅的大门处,偷偷打量不时新赶到的宾客面目。

  “九龙三马今晚都来了杜理士,看来朱恩良今晚不好过啊……”一个老者端着杯红酒,摇头晃脑的小声感慨。

  旁边的同伴则开口说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嘛,三马虽然当年的确受朱恩良帮助良多,但是时代变咗,现在三位马老板,身家恐怕不比那位朱老板差多少,当然不用再唯朱马首是瞻,但是香港终究是洋人话事,今晚既然不唯猪,那当然就唯羊喽?”

  两人口中的九龙三马,是指三位马姓工厂主,搪瓷大王马延涛,铝制品大亨马士鸣,电池大王马培德,三十年代朱恩良离沪赴港,有感香港制造业落后,于是联合本地华商投资创办了很多对当时香港而言还不算常见的制造工厂,其中就包括已经在上海寻常人家可见的搪瓷用品,铝制品以及电池。

  而三马当年全都是生意场上的失意人,马延涛之前世代经营七十二行中的宫粉行,宫粉行,就是指加工出售女人用的胭脂水粉,那时正被各大商场摆上货架的西洋化妆品杀得溃不成军,鲜少有人再去宫粉店买胭脂水粉。

  马士鸣则主营仪仗行,所谓仪仗行,就是轿子行,那时更是已经被电车,黄包车甚至出租车把市场抢占干净,如果走在街上看到有人还要乘轿子,已经不是被人羡慕,而是被人笑脑子痴线。

  马培德主做烟丝行,收售各种烟丝,被英美烟草公司以及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几十个香烟品牌打到关门大吉。

  这三人全都是被朱恩良点拨,加上朱恩良拿钱投资入股,才大着胆子开办了各自的工厂,随后一跃而起,鸟枪换炮,因为入行早,品牌深入民心,如今三人都已经是各个行业的龙头魁首,一个个挂着诸如香江搪瓷厂商会会长,香港铝业华商会会长,香江电池制造同业公会会长等等的衔头,俨然香港新一代华商翘楚。

  看着三大工厂主此刻正与鬼佬会几名鬼佬董事以及华民政务司的鬼佬高官相谈甚欢,最先感慨的老者叹口气:

  “遥想当年,边个不是把朱恩良当成天蓬元帅下凡一般,麾下三马五羊一条龙,号称十万天兵,我仲记得,第一次工展会开幕大吉,所有展出方的老板都是中国人,请鬼佬登台讲话致开幕词,那鬼佬表情难看到像死了老豆……”

  没等他感慨完,远处的鬼佬高官举杯示意,顿时全场宾客都停下交谈,举杯回应,老者手忙脚乱端起自己酒杯,露出谄媚笑容,彷佛刚才的感慨与他无关。

  窗外涛声阵阵,海潮依旧,只是窗内早已改朝换代,不见故人。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