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东进或南下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都想独霸这天下的利润,斗争尤其残酷激烈,这是后话不提。

  同时,崭新的邺城也大功告成,魏博大名府内的田季安得到消息后,立刻和妻子元芸,并带着大母嘉诚公主,坐上新近在内陆风行的“回鹘大车”(德阳公主逃回来就是坐这种车辆的,回鹘先前就叫高车族,以擅长制造车辆得名),离开大名府,直驱到邺城,在北大市魏博商馆旁侧购置片土地,营建了座豪华宅第,以表示对宰堂的支持,及和武力割据的彻底分道扬镳。

  此后余生,田季安、王士真、程怀直、刘澭、张茂昭等,及其家人皆得善终。

  王武俊则没能看到新邺城,提前在长安薨去,承岳还前来奔丧,朝廷依旧追赠,算是保住其和成德军的晚节。

  当然对宰堂而言,安置厚养几个交出权力的节度使问题不算大,对于魏博、恒冀的士兵处置也十分合宜:得到邺城安置地的他们,此刻又被组织起来,马不停蹄地去整修邺城通往太原的道路了,所需花费也由宰堂和商帮们商议分担。

  真正成问题的,还是旧方镇将校层的处分,魏博、恒冀、幽燕、易定、沧景,部分将校留用或迁转掉了,但合计一起仍然有四千余,暂时于各处武道学宫内“教习培训”,俸禄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微薄的,现在有不少人组成“同乡会”,在扬州、邺或洛阳游荡,不然就是强行用低廉价格从商队那里横夺货物,摆在草市上强行贩卖,各地治安就此受到很大的恶劣影响。

  邺城铜雀台的“宰堂”,拥有五十个厅堂的巨大衙署,且其处于台城和城墙之内,当得是开天辟地的建筑独创,执政们和地方的行中书省平章事们,这时候分为了两大派别,即“海东派”和“南下派”。

  现在西北和东北的边塞都平安下来,北地各异族也纷纷通商进贡,但最大的问题症结,对海东派和南下派是一致的,那便是缺钱,经经界法和砧基簿打算,皇唐现在直辖的人户,已达到六百八十余万户,人口大约三千到四千万,物质生产也蓬勃复兴,可正如芝蕙曾对高岳抱怨的是,天下转通的金银铜币数量不足,“钱重物贱”的局面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江南西道、淄青,最近勘测出储量巨大的金银矿产,不过经宰堂和三司的测算,用来铸币还是有不足之虞。

  所以“海东派”以高岳为首,主张组织远征军,一来把富余的将校编入进去,威逼倭国打开大门,在九州太宰府、濑户内海及难波津,公开接受国家和民间的“无限贸易”,且海东商社摩拳擦掌,已死死盯住倭国的几座金银矿山,是势在必得;

  而南下派以剑南行省平章事杜佑为首,接受岭南、剑南和关中商会的建议,同样要组成一支远征军,也把富余将校编入进去,征讨南诏,目的是将南诏富有的铜、银收入囊中。

  高岳清楚,其实不管是海东还是南下,皇唐的宰堂风气已经有巨大变化,那就是宰执们聚在一起商量国政外交,已不再以“仁义威德”,而是直接以“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金银,流入到海内里来,让货物价格能提升,让农、工和商人一并得到利益实惠”为衡准,非常务实。

  最终高岳拍板,毕竟他依旧是宰堂执政,且仍然是太子太师,“哪派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输入,就执行哪面的方针!”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