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新都之规划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进入这座‘星城’固守待援。铜雀原再往东,在旧址宫城的基础上,重筑钟楼、鼓楼和南省诸衙署,其后左为文昌殿,为未来皇帝可使用的便殿,右则为听政殿,但高岳认为皇帝此后不需要经常听政,只需要专心主持国家祭典便好,就把此殿改为‘宪律院’,把大理寺、御史台机构合并在此。文昌殿和宪律院再往后,北向就是珠镜殿,为皇帝妃嫔和女官居住地,旁侧则是负责主管禁内事务的殿中省。”

  以上便是皇城的构造,皇城往东,以广德门大街为轴心,对面的“戚里”则全被改造为罗城的“北大市”,内里的土地全都会租给商贾,如淮扬商社、淮西商会、汴梁商帮、滏口商帮、晋阳商会等,在其上建起“会馆”、“香殿”,杂以寺庙、堆栈为商贸、娱乐场所。也即是说,先前长安城外郭分为长安、万年二县,合计一百零八坊,但市场只有东西二处,占地不足一坊,商业活动严重滞后于城市需求的问题,已不复于新邺存在。

  整座城市的四分之一,都是商业区。

  和台堂、星城、北大市相对的,是凤阳、广阳两大“外郭区”,这里也是居民聚集所在,划为足足六十四“坊”,但这里的坊只是有名称和区域的限制,四面并不像长安那样有坊墙隔离,且坊内也是行会和草市的所在地。凤阳外郭区在西,而广阳外郭区在东,两大区的南面,即分别是凤阳门和广阳门,城门所在的城墙,开有小门,墙内设有鳞次栉比的房间,即是司隶尹(等同原来的京兆尹)的衙署,同样还是司隶行中书省会府和料集院所在,货物和商队在新都出入所缴纳的税钱,全都集中囤积在此处。凤阳外郭区和广阳外郭区间,则是中阳门及其大街,直通皇城鼓楼,“中阳门”所在处的谯楼和城墙,同样是座坚固的壁垒,且有回环的瓮城,而中阳街规定,不允许平民百姓经过,只允许宰堂执政、皇帝的车驾,或在京卫戍的宰堂军列队通过。

  邺城北面的政务区、卫戍区和商贸区,和南面的居民区之间,又有道夹城横街,西起建明门,东至建春门,作为分界线。

  并且,伸展蜿蜒的罗城,目的便是要把“三台城”、“星城”、“宫苑”、“北大市”及凤阳、广阳两大外郭区六十四坊,包围在其中,作为外围的防御墙存在。

  而通过洹水、利通渠及永济渠,又纵横引入多道渠水,来满足整座新都的用水需求。

  但高岳的眼光并不局囿于此,他说:“新邺城总会继续扩张的,现在六十四坊,初步的计划是集百姓、商人、官吏、僧侣、诸色技人工匠,及卫戍军卒合计十七八万,如果将来人口激增,那就得将临漳、安阳、白壁这些周边的集镇,囊括其中——到时也许我们不得不要把旧的罗城墙垣给拆除,再筑起新的,甚至彻底撤销城垣,且还要将原来的坊,迁徙去新坊,所以你等在施工时,务必要考虑周全。”

  很快,魏博军一万六千,前昭义军又有一万一千,前成德军一万五千,前横海军三千五百,这些昔日的士兵,找到了新的生计,那便是在邺筑城,并成为首代定居者。

  整座临漳的地界,烧砖炉窑升起的烟火,是遮天蔽日,沿着漕运水渠而来的船只,满载着各地砍伐来的木材,川流不息。

  当“三台城”已宣告功成时,已是第二年开春四月,年轻的炮军骑都尉高竟,背着行装得到长假休沐,穿过幽燕、恒冀大地,站在雄伟的台城前,大声赞叹着,而后找到台城中的营造使衙署,告诉父亲自己和整支军队自回鹘凯旋的消息。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