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骑龙捋虎尾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非但是要移河入卫,还要开凿怀州的枋口堰,如是能增灌良田五六千顷,此外还要借机疏浚曹操曾在相卫所开凿的利通渠,复兴这里的自东周时代就遗留下来的各种水利陂塘。”韩洄是这样对田季安解释的。

  听到这里,田季安的脸色隐隐有些不安。

  东汉末,曹操为方便对袁绍所居的邺城用武,就在枋头此地,把卫州淇水强行改道,引其入段叫白沟的水道(之所以叫此名,据说是河床上有许多白色的蚌壳),直抵邺城下的洹水,然后攻下了邺后,曹操开始将邺经营为自己的根据地,于是又开凿了道利通渠,将漳水和洹水又勾连起来,这样邺城的水运遂四通八达,成为贯通南北的走廊枢纽,迅速繁盛起来,而先前北方的陆路枢纽邯郸、蓟县、涿郡,却因远离水道,此起彼伏,慢慢沦为三线城市。

  之后曹操为对北地乌桓用兵,可以说军队到哪,漕运工程就在哪上马,又开凿平虏渠和泉州渠,将幽燕地的几条大河也连通起来,直到入海为止,可以说整个河朔的水路交通,直到今天的大致格局,奠基者曹操是功不可没的。

  到了隋朝,在彻底毁掉邺城后,隋炀帝便在曹操白沟的基础上,开凿了大名鼎鼎的永济渠,首先隋炀帝把沁水引入到淇水里来,加大水流量,随后又把以淇水为主的永济渠,使其往东北流经相、魏、贝、德、沧五州地,又折而西北,注入桑干水,直达蓟县(和现在祖国首都差不多的位置)。

  所以现在高岳明说要重振相卫的水利、农桑,其根本目的田是清楚的,“辅师是真的要重新把这些水运给疏通起来,他的宰堂真是要以相州为核心?然后利用水运,将势力拓展到魏州大名府,然后又到范阳蓟县地......但相州是我们魏博的啊,我虽有心归土提封,但奈何军府里的一万牙兵......”

  果然聂锋、刘瞻等大将当即就嚷嚷起来:“韩河内和令狐济北既来此说项,要在我天雄军的镇内开漕修陂,却不知高辅师对我魏博提出的条件,回应如何了?”

  临时军府的厅堂外,帷幕间,也站满了武德丰沛的魏博牙兵们,都在倾着耳朵听着里面的对话,气氛十分紧张。

  韩洄的回答十分爽快:“这点请放心,魏博天雄军此后依旧是保留四万兵额不变,其中一万固定是牙兵,待遇军饷也不变!”

  结果堂外的牙兵们,都齐齐地欢呼起来,声震屋梁。

  “那是要销三万镇兵?”

  韩洄颔首,说正是如此。

  这个提案既然没有触及破坏牙兵的利益,他们当然不会反对,于是田季安便说,那好为表诚意,我天雄军愿先销三万兵额归农。

  随后韩洄又说,高辅师马上要继续对北地用武,行营便在邺城北面的洺州,希望能借魏州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