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二章 眼睛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梁叛道:“那你去整理一份你们所有人的述职报告,包括姓名年龄籍贯、性格长项、过往三年办过的所有差务,今天晚上之前交给我。”

  “是。”谢无名说完便告了辞,居然径自走了,并没有同高大一路。

  “你也回罢。”梁叛朝高大挥挥手。

  高大便退了出去。

  梁叛看看两人的背影,忍不住摇摇头。

  他这些手下实在是有点奇葩——两个人一大早找上门,一个差事做了一半来找自己撂挑子不干,一个闲的蛋疼没事找事,真不知道吕致远是怎么找到这帮人的。

  还是自己没有用对他们的长处?

  算了……

  他想:来日方长罢。

  梁叛重新出门,还是去的县衙。

  刚进县衙大门,老周便举着一枚“一片镜”从门房里探出头来,眼睛透过那枚已经模糊不堪的镜片,朝梁叛看了半天,才笑了起来:“哦,梁捕快,老爷今日不在。”

  张守拙又不在?

  梁叛奇怪地问:“老爷上哪去了?”

  “往谷里金牛洞拜金牛去了。”老周道,“听说宫里有娘娘爱吃谷里的观音籼,老爷便专门去谷里拜金牛,求丰收。”

  江宁县谷里有个金牛洞,传说当年此处土地贫瘠,洪旱不断,百姓世代困苦。

  后来这金牛洞中出了一头金牛,替百姓耕田,日耕千亩、夜犁八百,于是这谷里便成了雨水充沛、稻谷丰美之地。

  至于那观音籼是谷里特产的好米,“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便是江宁人,就住在小仓山随园(曹雪芹祖上曹寅所建)。

  袁公3在随笔《随园食单》中写过一段关于煮饭的四个要诀,其中第一个要诀便说道:

  一要米好,或“香稻”,或“冬霜”,或“晚米”,或“观音籼”,或“桃花籼”,春之极熟,霉天风摊播之,不使惹霉发疹。

  张守拙去拜金牛求丰收的观音籼,就是袁枚口中的“好米”。

  不过谷里在城西南三十余里,来回一趟加上在当地搞点幺蛾子作作秀,那就得一天功夫,这张大老爷好清闲啊……

  不对!

  张守拙这种人,明明是资深宅男属性的,讲究的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这厮过去的行动路线就从县衙到小西湖,从小西湖到县衙,最近加了个会同馆已是稀奇了,怎么这两天频频往乡下跑?

  昨天去催收子鸭也就算了,今天跑出三十里地去谷里拜甚么金牛,这就有点妖了——所谓世事反常即为妖!

  不过张守拙那点底细早被梁叛摸透了,再作甚么妖也不够他猜的。

  梁叛一想便明白了:张守拙这一是连子鸭带大米的巴结皇帝娘娘,二是眼见着城里乱,出去躲事儿了。

  好嘛,黎县尉的案子主要是在上元县境内发的,但是两县都有牵连,现在江宁县的老爷拍拍屁股出城办公务了,这条重担便自然而然落到了上元县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