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风尘如烟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老五,他便晓得了。”

  “多谢担待!”那侍应又打了个躬身,转身把两只手筒在嘴边,向船上喊道:“有位五爷拜会蒋大娘的贵客,通传哦——”

  这船所停之处接近闹市,为了保护客人的隐私,侍应们从来不把客人的姓名叫在嘴边,只说是哪一间房或者哪位堂客的上宾,船上的一听便晓得。

  不一会船上便有回音:“高楼贵客一位请登船,搭跳板哦——”

  两边侍应都拖长了声音,应了一句:“搭跳板——”

  甲板上立刻有人推了一块跳板下来,搭在岸边,岸边的侍应便用脚尖踩着跳板的这头,防止跳板滑动,伸手请客人上船。

  梁叛向那侍应点点头,踩着跳板三两步便跨上了画舫,立刻便有人出来迎他,一直将他带进舱内,一步不停直接上楼。

  梁叛走上楼梯的时候,听到外面的侍应又喊了一句:“收跳板哦——”

  他还没跨上二楼,便听上面有人咿咿呀呀在唱一首曲子,那声音低柔婉转,缠绵悠远,节奏十分舒缓,与现今流行的北曲有极大的不同,跟苏松一带的南曲相比虽然咬字上颇为相似,但是曲调仍有几分差别。

  梁叛边走边听,从他在楼梯中段,一直转弯抹角到了那屋子门口,也只才悠悠转转唱了一句,而且几乎没有甚么伴奏。

  听那词似乎是“采莲采莲芙蓉衣”,或是“彩莲彩莲芙蓉漪”,因为戏词的音调不同于日常说话,不晓得故事和前后文,有些词句是听不准的。

  梁叛便问带路的侍应:“里面唱得甚么曲子?是南曲吗?”

  那侍应始终低着头,闻言一边敲门一边答道:“是昆山梁少白的新作,并非北曲,也不全算南曲,是昆山腔。俞二公子是这面的行家,蒋大娘便请俞二公子和另两位朋友来听一听,说是打磨打磨调子。”

  梁叛“哦”了一声,没想到俞东来还是个音乐家。

  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也有幸听到昆腔在南北和调之初的最原始、最初成型的版本。

  这时房门“吱呀”一声开了,只见里面是个颇为宽敞的小厅,厅中男男女女一共七个人,四女三男。

  一个女的是刚刚过来开门的小大姐,十三四岁,是个服侍人的丫头。

  另外两个女子一个是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穿一身紫红色的长衣,正坐在三个男子当中,专心听着曲子。

  还有一个年轻女子约莫双十年华,容颜秀美,楚楚动人,坐在小厅的中间,唱曲的便是她。

  年轻女子身后远远坐着一个瞎子,手中握着一根苏笛,是个伴奏的乐师。

  至于坐在那半老徐娘两边的三个男客,其中一个梁叛认得,正是俞东来。

  另一个年纪甚轻,至多不过二十五岁,此时是一脸迷醉之色,闭着眼摇头晃脑,嘴里还念念有词。

  最后一位一身黑衣,在榻上坐得笔直,神情却没那么专注,转眼过来朝梁叛一看,又很快缩回了目光。

  这两个人梁叛都不认识。

  俞东来见到他,连忙站起来,挥挥手让那个开门的小大姐和带路的侍应退下,自己神情有些严肃地拉着梁叛,随手推开一间空屋的门,将他带进来,又轻轻将门关上。

  小厅中的唱曲顿时像被这门切断了似的,声音变得若有若无,直至细不可闻。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