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儒释道辨法_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初步执行的很成功。陛下亲笔提字,昭告全国,上天庇佑,得除灾之法,忘万民与朕同进退,去灾魔,保家园。

  诏令颁布之日,寰宇颂圣之声达到顶峰,这比天降无用的祥瑞要激动人心的多,是上天是对陛下的认可,他们这些百姓也终于有了期盼,能够安宁的生活,少一些担忧。

  当真是河清海晏,万民敬仰。

  在这样的背景下,沈三问第二次提出了真正的全民教育。

  以往三年的识字,是真正意义上的识字,作为周人的根本,认识一些汉字,可如今沈三问提出的却是五年的义务教育,全民必须接受的宿命,与兵役劳役没有区别。作为一个周人,国家赋予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他们也必须上进,学会最基本的道理。

  一种填鸭式的教育,让他们真正懂一些大道理,就算后面被社会和家庭现实教的体无完肤,至少,他们曾经有过以正义和祖国荣耀为第一要务的时刻,以后,就算做错了什么事情,也不会怪国家、社会、家庭。道理曾经有人强迫你去学,若你不听,能怪的只有自己。

  早朝。

  依然是沈三问一己之力,对抗近乎全体朝廷。除了几个老谋深算的人持保留意见,大多数人都是反对。

  这事武则天也不太赞成。

  沈三问只开口提了一句,“请陛下准许教育也成为民役的一种,全民必须接受五年教育”,就被皇帝制止。

  武则天:“承嗣,有何想法?”

  武承嗣实在是无辜受累,如今文部已不再是小官位,受众人觊觎,武延秀在沈三问手下办差他不愿意得罪,可陛下他是万万得罪不起,单看受宠的驸马爷一句话就被打断,就知道陛下的态度。

  他只得硬着头皮,与沈三问为难,“儒教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道教有云,无为而治,而民自化,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佛说,众生皆苦,放下即是自在。驸马爷,何必执着于此。”

  武则天冷哼一声,虽然对他连自己观点都不提出来的这种程度的反对不甚满意,但是这儒道法三家都不支持开民智,她倒是想问问沈三问还有什么道理。儒道法为当世显学,读书人择其一而从,他这是要与全天下的读书人对着干吗。

  沈三问听到此处倒是乐呵了,好在武承嗣没什么文化,这三个典故人们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误解了先贤的意思,他正好予以解释一二。

  “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诗、礼、乐,是教育万民、让他们有社会责任感、知道道理的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只有他们掌握了这三样东西,才能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行使权力,而不危害他人,不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如果民众还不能掌握诗书礼仪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就好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