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六章 延安,你好_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强的拼搏,终于克服艰难困苦,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据史料记载,1942年,三五九旅开荒万亩,种植粮食2万亩,种蔬菜5000亩,还种植了旱烟、胡麻等经济作物,饲养了猪、羊、牛、鸡、鸭等家畜家禽。挖出了一排排窑洞,建起了一幢幢新房,开办了纺织、木工、造纸等工厂。

  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到南泥湾慰劳。(本章节由随梦网友上传.com)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谱曲的《南泥湾》,从黄土地上飞起,迅速传遍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后来,经著名歌唱家郭兰英一唱,那优美动听的曲子迅速唱遍大江南北,至今家家户户都知道陕北还有个好江南——南泥湾。

  1943年3月21日夜,王凡双脚踏上延安黄色土地的时候,太祖正在枣园的窑洞里办公(因为查不到具体地址,不知道是杨家岭还是枣园,所以最后选为枣园)。由于太祖的门卫都在院子外,守卫院子大门,所以对于突然出现在院子内的王凡毫不知情。院子内是一排简陋的五孔窑洞,太祖在最左手的一间,与朱de、张entian窑洞为邻,掩映于枣树之中。园子一侧,有一方石桌和四个石凳,按照文史记载,太祖工作之余,便在这里看书读报。以后其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赫尔利谈话,阐述炎黄红党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五点主张,也发生在这里。

  今天王凡比较幸运,院子里没有别人,屋子里也只有太祖一人,省去了很多麻烦。看了一眼窑洞的窗棂,五角星的造型,很是醒目。整个窗棂糊着粗制的白麻纸,王凡伸出右手,敲打着房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声回应。

  深吸了一口气,王凡推开了房门。进屋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位于窑洞右边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盏小油灯和一根生铁条,太祖正在桌子后面看着文件,旁边是一张木床、一个木柜、一张折叠椅,还有一个脸盆架,整个窑洞透着一股整齐、清洁、朴素的气息。

  看着一直没有抬头的太祖,王凡咽了口唾沫,说道:“mao主席,您好!”

  听到陌生的声音和奇怪的称呼,太祖抬起头,面前站着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王凡恢复了本来面目),留着分头,穿着灰黑色的一件大衣(实际上是后世的枫衣款式),一双黑色皮鞋。皮肤较为白嫩,不像陕北高原人民常见的棕红色,面部干净,一副迥别与张entian的长方形眼镜架在鼻梁上,整体气质显得书生感。

  “请问你是谁?”虽然太祖惊讶于没有警卫的报告,也闪过了可能是敌方分子暗杀的念头,但是事到临头,反而表现的比较淡定。

  “我是一位过客,一位来自于炎黄共和国的居民,请稍等片刻,您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