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拾七章 一座资源枯竭城市的“重生”_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资源立市立县的,不在少数。但是挖矿产总有挖完的一天。2008年起,炎黄确认的69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家底挖空了,中央暂时除了给点税收优惠政策,再给予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扶持资金,暂时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甘肃省玉门市,就这这样一座城市。2013年时玉门已被一分为二,整体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新城区位于玉门镇,自玉门镇向西出发,经过笔直的公路,穿过满是荒凉的戈壁,再顺着长着稀疏低矮的骆驼刺、芨芨草等耐旱植物的道路,来到头顶上几只粗大管道折成的“城门”,里面就是真正的玉门老城区。

  此时老城区已经一片萧瑟,即使在主街上也难以看到多少行人和公共汽车,偶尔能看见几辆被当地人称为“面蛋蛋”的面包车,他们在四处转悠拉活,要价非常合适,短程一般都是一次一块钱。

  老城区内的油城公园内,一位清洁工轻轻挥动扫帚,清扫着落叶。公园里一左一右矗立着,铁人王进喜雕塑和在玉门老君庙发现中国第一口油井的地质学家孙健初纪念碑。再往里走,只剩下两个老太太安静的做着户外运动,她们是附近居民楼所剩无几的住户,因为在玉门生活了一辈子,实在舍不得离开。不过可惜的是,她们楼里现在也只剩下不多的几家人了,小区内许多楼房整栋整栋的空置,有的楼房玻璃破碎风化,只留下一张张空洞的窗户,有的楼门窗全用砖头水泥封上,甚至就连附近主街道路边的新华书店和清真寺都荒废了。

  在玉门老市区内建筑规模最大的体育场,此时跑道和球场满布荒草树木,地上四处洒满碎玻璃、树叶和垃圾。看台的水泥已经破碎开来,裂出一条条缝隙,主席台上下的通道更是已被封死。

  陈一琳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她上班的单位跟着玉门市政府搬迁到了新城区内。但她丈夫是名石油职工,为了工作,丈夫不得不跟着玉门油田总部搬到酒泉市去,而她自己身处玉门镇(玉门新市址),三岁的孩子则跟着奶奶爷爷留在老玉门市。

  一家三口将被分布在一个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每周聚一次,不过这样的会面很难持续下去,因为每周来去的交通费用,要花去陈一琳每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可如果长时间见不到家人,特别是孩子,精神上的痛又让陈一琳抑郁恍惚、辗转难眠。

  2013年10月中旬,刚刚下班的陈一琳,迈着疲惫的双脚回到宿舍,一个人孤零零的她,草草的吃了半口饭,就躺在床上休息,寻思着一会儿精神头好点,再起来给孩子织织毛衣。

  “咚咚咚!”(敲门声)

  “谁!?”

  “我!”

  “你是谁?”听到有些熟悉的声音,陈一琳有点发愣。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