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四拾二章 慰安妇的苦难与新生_位面商人之强国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声。

  “谁啊?”张杏没有多大反应,慢吞吞的走过去看门,只见外面站着一位女xìng红党工作人员。

  “什么事?”

  “你好,我叫刘枫红,奉命接您去一个地方。”屋外的刘枫红说道。

  几分钟后,早已习惯听人命令的张杏没有过多犹豫和询问,木木呆呆的坐上了一辆农用三轮摩托,“突突突”的驶离了张家庄。

  2个小时后,一辆驶向外蒙的火车上,坐满了像张杏这样的,被救孤身慰安妇,整个车厢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说话、询问,好像没有一个人对于自己将被送到哪里感兴趣,都漠不关心,也许对于她们来说,心早已死了。

  下午4点,经过大半天的奔波,张杏和其他十几人在蒙古西北部的一个车站下了车,此时这里已经建立了便利的交通网,一辆军用卡车奉命在此等候。

  二三十分钟后,随着军用卡车停下,她们一行人来到一处草绿浓郁的小山谷,谷内有一排相间的白sè小房子。

  “下车了,请下车!”司机招呼道。车头前,站满了听到车喇叭声音,从小房子跑出的上百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原来这是一处儿童福利院安置点。

  由于倭寇驱逐了大批炎黄百姓涌入山西、陕西境内,路途上不少人病饿而死,留下了小至四五岁,大到十几岁的孩子,总数有十几万之多。当初红党决定向外蒙移民一百万的时候,考虑到这些孩子已经失去亲人,陕西、山西境内无人可以投靠,就建立了一批儿童福利院,将他们分散安置,并且因为外蒙需要大批炎黄百姓,所以他们中的大约4万人,被安排在了风景秀丽的外蒙地区。

  “辽阔的草原将培养他们广阔的胸襟!”王凡想到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长,因而希望能够能够在这里茁壮成长,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影响,使外蒙的向心力越来越强,这些孩子是第一批洒下的种子,rì后会成长为与炎黄关系紧密的外蒙原住民。

  “崭新的环境,美丽的草原,湛蓝的天空,再加上孩子们的环绕(因为她们已经不能生育,当时国内的文化背景下,岁数越大会越觉得孤单),在这里她们可以开始真正的新生活。”

  虽然刚开始张杏她们还是非常的不适应,但是由于身边环境变得简单,天天看着孩子们那充满希冀的双眼与童真的笑容,慢慢地,所有人都打开了自己的心扉,融入到了福利院的rì常生活中。

  早上为孩子们做早餐,上午和孩子们一起上课识字,下午轮流骑上蒙gu马,游览山谷周边美丽的景sè,远方的雪峰,近处的花朵,闻着空气中泥土的芬芳,渐渐地,那些记忆中糟糕的片段,被潜意识的过滤、沉淀。

  “妈妈,我的鞋子找不到了!”

  “妈妈,我饿了!”

  “妈妈,哥哥欺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