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三章 谈判_华娱之纵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时空的宁皓靠接拍mv赚了十万才完成《石头》的后期制作,中影答应发行对他绝对是喜事一件。

  但既然李彧在,就不可能选择如此保守的方案,现在不是后世网络发达的年代,一部影片凭借口碑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口碑爆棚的《石头》也不行,他们最大的敌人是猖獗的盗版商。

  原时空的中影给量身定做了最合适的发行策略:在帝都范围内的影院举行三天的免费看片会,寄希望于口口相传的口碑加持。

  说白了《石头》就是中华横的小白鼠,但它优良的口碑使得它可以站稳脚步。

  无疑这个策略很有新意,《石头》第一周的票房收入是二百万,在没有增加排片的情况下第二周票房400,近乎翻倍。

  是的,没有增加排片,不是不想增加,是来不及。

  现在的胶片拷贝制作麻烦,数字拷贝也无法想后世一样通过卫星信号传输给院线,而且快递不及后世发达。

  等院线拿到现制作好的拷贝时最少七八天过去了,而一部影片的播放寿命只有一个月,前半个月的成绩基本占七成。

  电影上映后只要五天,市场上就开始充斥着劣质盗版。

  三五元一张的光盘与三五十一张的电影票,这是一个貌似很简单的选择,但很多人依旧选错答案。

  “赵总,对于贵公司答应发行,我们很高兴,但只有五十张拷贝,实在太少了。”李彧希望对方改变注意道。

  “不少了,如果不是有娄德华出演,最多三十张拷贝的。”

  “........”

  不死心的李彧依旧试图说服对方:“可是即便影片口碑大赞,根本没有时间制作拷贝的。”

  “你们有点盲目自信了,相信我们的眼光,五十张够用了,我们是专业的。”

  信你妹啊,你跟梁静如什么关系,她怎么敢借勇气给你们瞎逼霍霍。

  目前国内影院大约有七百家共三千多张银幕,如果只有五十张拷贝,那换算成排片率只有百分之一。

  一本胶片拷贝大约有四盘,理想状态下可以供四张银幕同时播放,这还要完美调整好时间差才行,但显然很难。

  而数字拷贝就是一块硬盘就不支持这种操作了,就算拷贝可以最大限度的流通,那也最多只有百分之二的排片。

  这个比例跟后世动辄百分之二三十的排片率根本无法相媲美。

  唯一的道路只有自己花钱制作拷贝,交由中影分发给各级渠道,但这有太多风险无法预测。

  而且自己买的话太贵了,一块硬盘三百元,经中影拷贝影片进去转手就是五千一个。

  一个胶片拷贝成本三千,转手就是一万一本。

  别以为中影是大企业就如何清高了,有的是小手段制约你,例如制作十个拷贝给你报二十个。

  派出二十个人去各地推广,给你报五十个甚至一百个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