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9章 决战-下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如白天骚扰,晚上进攻,继续蚕食俄军阵地,然后优先打通一道缺口支援吴指挥。”

  郭松龄闭上眼,手指不住的在大腿上扣着,显然是在权衡得失。

  “加强土工掘进的人手,多挖交通壕,把这块骨头啃下来。”

  郭松龄睁开眼,说完这句话之后就起身拿着旁边的大衣走进旁边的卧室。

  听到这个命令,陈干长出一口气。作为第五军副军长,郭松龄的老搭档,知道郭松龄想要的是建功立业光耀门庭,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结果,而这一过程中得罪人的却往往被忽略。

  就像范石生部,投入战斗一年多也没有取得什么亮眼的成绩,所以郭松龄就忽略了范石生是滇籍将领的事实,觉得二十九军投入战斗的作用不如调到北面牵制。

  在华夏军队中,作为副职的长官基本上都是极为理智的人,他们虽然会对搭档的计划提出各种建议,组织各种不必要的麻烦。

  从库尔斯克会战开始,陈干就不偏不倚的将三个兵团各军的作战任务和可能获得的功劳分润下去,至于能不能拿到手,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

  在职位上陈干只是第五军副军长,但实际的职权却是北方战区的参谋长。

  在陈干的建议下,改变进攻时间的华夏军队继续日夜不停的进攻。

  俄军每隔三四百米一道的堑壕将亚尔斯克以东的平坦地带挖掘成蜘蛛网一般,华夏的进攻势头在第七天三个军投入战斗之后更加猛烈。

  祝士衍和钟松文两个汽车机动军作为白天骚扰作战的主力,夜晚则由其他部队轮番发起进攻。

  疲惫、寒冷让俄军的战斗力快速的下降,俄军的抵抗意志随着炮兵的不断损失而下滑。

  在十二月23日,马占山部终于突破了俄军最后一道防线,疲惫的俄军在遭受巨大的伤亡之后,开始大量的从东岸城区的外围撤离。

  因为他们视为最精锐的近卫第一师整整一万五千多人在不断的战斗中折损一半,大量的伤亡和疲惫让他们战斗力断崖式的下滑。

  而一般的俄军师在面对华夏的炮火覆盖之后,一个夜晚的进攻就会损失四分之一。

  虽然不断的战斗让俄军快速的蜕变成为战场上的老油条,但冬季的寒冷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俄军撑不住的情况随着近卫第一师因为伤亡问题撤退之后更加明显。

  十二月26号,俄军在大雪中全面撤退到叶尼塞河西岸之后,亚尔斯克的决战终于告一段落。更冷的冬天到来,泼水成冰的情况下缺乏御寒物资的俄军士兵大量冻伤。

  大多数俄军的尸体都是耳朵、手脚起了冻疮结痂,甚至不少人的冻疮已经灌脓。

  鹅毛大雪让华夏的铁路补给线即便有着清雪车的清理也依旧无法运作,只需要三四个小时被清理的铁轨就会被覆盖,让通车时断时续。

  双方因为补给问题,不论纸面上下一步作战计划如何,都无力对敌人发起进攻。

  持续一个月的亚尔斯克决战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俄军付出了将九万三千多具的尸体,华夏这边也损失了五万多人。

  双方可以说互有伤亡,而伤亡都是在进攻的时候遭受的。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