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鬼神 · 信不信由你_易中天中华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周人对于鬼神,似乎是也信也不信。

  跟殷商一样,周人也有祭祀和占卜,而且很重要。但凡国有大事,包括诸侯和大夫有大事,比如打仗、结盟、婚配、立储,都要占卜,也要祭祀。这两件事,目的并不相同。占卜是问,祭祀是求。或者说,占卜是向鬼神请求指示,判断凶吉;祭祀则是向鬼神汇报工作,祈求福佑。分工不同,重要性则如一。[6]

  [6]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因此,从天子到诸侯,王室和公室里都有负责跟鬼神打交道的专职人员,分别叫祝、宗、卜、史,他们的首长则叫太祝、太宗、卜正、太史。祝的任务是代表祭祀者向鬼神致辞,因此特别要知道鬼神的故事和脾气。宗的任务是管理祭祀的程序,以及祭祀的场所和器物。也就是说,祝和宗,是负责祭祀的。

  负责占卜的,则是卜和史。卜,又分两种。一种是用龟甲,也叫“龟”或“卜”。另一种是用蓍草,叫“筮”。记录筮法的书,就叫《周易》。龟和筮,可能由两个人分别负责,也可能由一个人包干。占卜的结果,由史记录在案。当然,史不但敬鬼神,更要管人事。后来,就变成专业历史学家。[7]

  [7]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总之这些人,都是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专业人才,也是王侯们的智囊团。

  但,智囊而已。

  事实上,祝宗卜史,都是技术官僚,是事务官而非政务官,更不是政治家。因此他们的意见,往往只是“参考消息”。王侯们则也许听也许不听,可能听可能不听。如果占卜的结果不能让他们满意,还会要求重来。

  比如晋献公。

  晋献公的故事前面已经讲过,他是因为宠爱骊姬而跟申生、重耳、夷吾三个儿子都翻脸的。他想立骊姬为君夫人(国君正妻),照例要占卜。先用龟甲,结果是不吉。再用蓍草,结果是吉。卜人说,筮短龟长。龟是动物,蓍草是植物。动物比植物更有灵性,所以龟卜的征兆更靠谱。献公根本不听。[8]

  [8]事见《左传·僖公四年》。但立骊姬为君夫人,不在此年。

  事实上周人的占卜,往往只是一种仪式,或者心理暗示。拿主意,恐怕并不真靠这个。公元前525年,吴伐楚。楚国的令尹占卜战争的结果,不吉。楚军司马公子鲂(读如房)说,我们地处长江上游,怎么会不吉利?再说了,占卜战争,惯例是司马发表命辞。我要求重来。

  于是重来。

  公子鲂便对鬼神发表命辞:鲂率领亲兵以必死的决心打头阵,楚国**跟着上去,希望大获全胜,行吗?

  征兆是:吉。

  于是公子鲂带兵冲锋陷阵,果然战死。楚军也果然胜利,还缴获了吴国一条大船。这条大船是那样的重要,以至于公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