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定音鼓 · 重新安装系统_易中天中华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礼乐并非周的发明,殷商就有,夏也有。而且,商人之礼是奢侈的,商人之乐也是华丽的,甚至特别重视音乐之美。汤王的赞美诗《那》这样唱道——

  伟大啊繁多,

  敲起手鼓。

  鼓声隆隆啊,

  乐我先祖。

  清亮的管乐,

  齐整的步武。

  铿锵有力的钟磬,

  神采飞扬的万舞。[11]

  [11]《诗·商颂·那》:“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呵呵,他们没准还有唱诗班。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说“周公制礼作乐”?

  因为周公让夏商也有的礼乐脱胎换骨。他先拷贝其数据,再格式化其硬盘,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安装另一个系统,结果便变成了全新的东西。

  那么,周的礼乐,跟殷商的又有什么不同?

  商是仪(仪式),周是制(制度)。

  什么是“礼”?什么是“乐”?按照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礼就是礼器,乐就是乐器。所以,礼乐就是祭礼和乐舞。这当然不错,也不能没有。但在周公看来,礼和乐,又不能仅仅只是祭礼和乐舞,更应该是一种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维持秩序和安定人心的工具。

  ◎甲骨文的“礼”(甲3629)。

  ◎金文的“礼”(何尊)。

  王国维、郭沫若都认为“象二玉在器之形”,因此“礼”最早是指礼器。

  ◎甲骨文的“乐”(续3·28·5)。

  ◎金文的“乐”(郘钟)。

  许慎认为“象鼓鞞”(架子鼓),罗振玉认为是“琴瑟之象”,总之是乐器。

  ??落l霞x小x说s=

  具体地说,礼的作用是维持秩序,乐的作用是安定人心。人心安定,秩序就能维持;秩序井然,社会就会稳定;社会稳定,政权就能巩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系统工程。

  礼和乐,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因为礼要表现为仪,仪要表现为序。比方说,在请神吃饭的祭祀仪式上,接受致敬和礼拜的天神地祇、列祖列宗,谁坐“主席”,谁算“列席”,要有一个序列;参加祭祀的人,谁是“主祭”,谁算“助祭”,也要有一个序列。如此,才能“行礼如仪”。

  显然,礼的本质就是序,秩序。

  处理人神关系的秩序,当然也可以用来处理人际关系。这就是周公的“礼”。它的意义,不再仅仅只是“敬神祭祖”,更在于“身份认同”。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身份地位,比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只要明确这一点,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