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5章 江湖最后的大佬_江山如此多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场上横行一时的庄家。

  事情起源于1994年,当时的空方代表是千国证券和沈国发,多方代表是国经开以及一帮江浙庄家大户,多空双方围绕着723国债期货展开争夺。

  723是当时一笔“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的现货国库券。由于90年代初期,国库券的发型很困难,老百姓普遍不愿意购买,国家财政就决定给一些国库券保值贴息,在1991~1994通胀率一直居高不下的这三年里,保值贴息率一直在7~8%的水平上。

  但到94年底、95年初的时段,经过宏观调控,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左右。根据这些数据,当时国内第一大券商千国证券预测723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即使不下降,也应维持在8%的水平。

  按照这一计算,723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市价在147~148元波动的时候,千国证券联合沈宁国发集团,开始大举做空。

  但是他们忘了自己对手盘的身份,当时主力做多723国债期货的是有深厚背景的国家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国经开)。

  由于掌握了内幕消息,国经开为首的多头部队大量做多723国债期货,而最终公布的国债保值贴补率竟然提高到%,借着这个利好消息,多方一举将723国债期货的价格推高到152元,而原本主力做空的沈国发也转空为多,眼看着空方的大主力千国证券就要被逼入死路。

  这时,空方也使出了最后的招数,在期货收盘前的最后八分钟内,连续出现了一系列的巨大卖单,把723国债期货的价位封死在元。这样一来,意味着多头们不仅当天盈利全部亏光,而且连本金至少也亏掉一半以上,全部爆仓。

  事后统计,千国证券最后八分**抛出卖出了2100亿总价值的空单,相当于1994年国内GDP的1/30。而按照1993年出台的国债期货交易办法,允许卖方在保证金制度下进行卖空,而没有规定卖空的限额。只要卖家在到期日之前把所有产品赎回,就不属于违规,更谈不上违法。

  但是,事件的结果却出乎意料,交易所当晚受命宣布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的所有抛单无效!当天收盘价定为元。按照这个结果,千国证券巨亏16亿元,当时的证券负责人锒铛入狱。证监会也因此事件的恶劣影响,暂停了国债期货的交易试点。

  而这个事件中最大的赢家,当然就是当时主力做多的国经开,以及当时年仅20多岁的国经开老总韩西。

  在723事件后,韩西自己成立泳金实业,以惊人的速度在资本市场上攻城略地:全面参与转配股、法人股受让、新股配售等一级市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