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八章 舰载战斗机_航空大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架,其中机翼内侧挂载能力达到了二点四吨!

  并且还有更重要的两点,一个是换装了更先进的F414-GE-400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超过十吨了,比老型号推力提高百分之三十五,因此F/A-18E/F最大起飞重量,也提高到了将近三十吨,从标准的中型机,变成了准重型机,所以最大挂载能力也达到八吨,内部燃油加外挂燃油达到十一吨,这比苏二七战斗机还要多,因此航程和续航时间也非常可观。

  当然还有重要的一个改进,便是它采用了先进的APG73雷达,具有良好的对地探测功能。不仅如此,到了二零零七年,F/A-18E/F还将采用更先进的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

  因此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综合作战能力,可是要比苏三三舰载战斗机强得多,自然也就比歼十五强很多了。

  在李思远重生前,航空人仿制苏三三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第一次搞舰载战斗机,如果全新的设计,肯定风险很大,所以借鉴是难免的。

  只是一味的山寨,会降低航空工业的创新能力,歼十一,歼十六,歼十五,那都是借鉴了苏霍伊家族的设计,所以现在李思远希望可以改变这一切。

  其实在八十年代,海军就提出发展航母的计划,当时几家飞机设计所,都搞了自己的舰载战斗机设计方案。

  比如说六零一所有歼八的舰载方案,还有歼十三这样一种设计方案,有点借鉴F18大黄蜂舰载机的味道。

  六一一所自然就是在歼七的基础上设计舰载机方案了。

  最终很显然这三种方案都不太好,因为歼七歼八是高空高速战斗机,起降性能差得不得了,上舰怎么可能呢,不仅如此它们还是近视眼,小短腿,性能落后。

  当然八十年代搞航母,显然不可能,毕竟当时的政策都变了,很多项目下马,国家也没钱搞航母,同时技术还不具备。

  现在情况不同了,毕竟经济已经开始腾飞,而且还有了李思远这个超级天才,海军要是不想搞航母才怪呢。

  李思远设计的歼十一战斗机,是一款重型双发战斗机,气动布局有点像苏三五和苏五七,甚至加上F35的结合体,也考虑了隐身,但并不是真正的隐身战斗机。

  它采用先进的加莱特进气道,中央升力体布局,当然并没有苏氏战斗机中间那么宽的间隙,而是采用了窄间距设计。

  所以这就避开了苏二七战斗机的软骨病,以及跨音速陷阱等毛病,性能自然也是苏二七比不了的。

  而舰载战斗机呢,还是以歼十一为基础,增强了起落架和机体结构的强度,另外机翼面积加大,同时也能够折叠。

  采用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如此一款舰载战斗机,自然比FA18EF超级大黄蜂更胜一筹,也比阵风M舰载战斗机还要强。

  发动机嘛,自然是推力够大的,太行发动机推力超过一百四十千牛,甚至不输给苏三五战斗机的发动机了,更不要说苏三三配备的十二点五吨推力发动机。

  国产舰载战斗机,采用弹射起飞的方式,而弹射器呢,李思远还是选择了比较可靠的蒸汽弹射器,虽然说电磁弹射器的技术他也掌握了,但现在还为时过早,第一艘国产航母,还是搞常规动力蒸汽弹射比较好。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