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章 北斗一号卫星发射成功_航空大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收火箭技术,提前到了九十年代,这怎么能不国际航天界都为之震动呢。

  因为这样一来,发射成本就会大大的降低,如果中国航天掌握了这项独门绝技,那么不知道有多少商业发射,都会找到中国航天,在商业发射市场,可以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中国竞争了。

  事实上,北斗导航系统之所以能够低成本的建设,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就是长征三号丙火箭的可回收技术。

  长征三号火箭验证这项技术是最合适的了,因为它个头比较小,如果它验证成功了,那将来就可以应用到更大的长二号,长四号,长五号上面。

  不仅如此,长征三号丙火箭还采用了一子级采用液氧/煤油的组合,二子级则以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相比目前常用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更加环保、高效。

  长征三号丙火箭的设计方案也是李思远做的,它可以在火箭发射成功后,把一级、二级发动机都完成的回收,这样就可以继续使用,毕竟火箭发动机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一般来说,也可以使用很多次,所以这样一来发射成本就可以降低百分之七十以上。

  毕竟火箭最贵的就是发动机,在火箭的制造成本当中,发动机成本比飞机发动机占飞机成本还要高,一般来说飞机发动机占飞机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而火箭要占百分之八十,毕竟火箭的推进剂成本很低,只需要一百万左右,而火箭需要几千万。

  长征三号丙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三十次以上,这样一次分摊下来的成本就只有一百多万了,因此一次发射成本就能从几千万,降低到一千万以下呢。

  当然火箭要实现回收,技术是非常复杂的,因为在返回时,发动机还要二次点火,这就需要额外的带上不少的燃料,而且火箭不像飞机那样,可以在跑道上着陆,它需要直立的着陆,这个姿态控制就非常的难。

  要不是有李思远,中国航天也根本不可能掌握这样的技术,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控制系统和矢量推力发动机。

  火箭在大气层高速落下时,还会与大气层摩擦,产生一千多度的高温,因此对火箭结构和内部仪器设备都是巨大的考验。

  所以这一次回收长征三号丙火箭的一二级发动机,能不能成功,谁都没有把握,李思远也亲自来到了发射现场。

  这次可是一箭双雕,不但要把北斗一号导航卫星成功的发射到预定轨道,还要回收火箭。

  全世界都在关注着这次发射呢,在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

  李思远也坐在控制大厅,目光紧紧盯着大屏幕。

  随着倒计时结束,长征三号丙火箭终于点火了,整个控制大厅都非常的忙,各种数据都在更新着,还好发射后的长征三号火箭非常稳定,它开始不断的加速,最终成功的将北斗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接下来在大家无比紧张的心情当中,长征三号丙火箭竟然真的完成了自主回收,落在了预定地点,当火箭稳稳的立在了那里,整个控制大厅,爆发出一阵无比热烈的掌声。

  一次就成功了,不愧是超级天才李思远设计的啊,大家都纷纷的向李思远致敬了。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