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 暗流涌动_大明:我真的不是皇长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宫太子府,朱允炆自回府之后,便将自己紧锁在房间之中,不吃不喝了一日一夜。

  得知消息的太子妃吕氏仓皇赶来,但无论她如何劝说,朱允炆却是始终不曾开门,亦不曾吭声。

  万般无奈之下,吕氏只能命人去请来了太常寺卿兼东宫伴读黄子澄。

  东宫一众儒臣,唯独黄子澄最受朱允炆敬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

  黄子澄听闻此事,着急忙慌地赶了过来,当他在门外一阵苦劝后,朱允炆总算是打开了房门,但他那副披头散发的样子,却是令众人大吃一惊。

  这位长孙殿下可是出了名的恪守礼法,极类其父朱标,一向温文儒雅,风度翩翩,何尝露出过这副狼狈模样?

  黄子澄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当即入内关上了房门,太子妃识趣地带着宫女侍卫离去,并杀气腾腾地叮嘱了众人一番,决计不可将方才之事泄露半句,否则直接杖毙!

  一众宫女侍卫自然惊恐万状地应声点头,哪里敢乱嚼舌根?

  如此这般才算是将风波掩盖了下来,剩下的只能交给那位学识渊博的黄伴读了。

  房间之中,遍地狼藉,显然朱允炆曾大发脾气,将所有东西砸了个粉碎,甚至连一些古籍都没有放过。

  黄子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一边俯身捡起古籍,一边凝重询问道:“殿下,何故如此动怒?”

  他是朱允炆的心腹,自然清楚自家这位殿下,有着人前人后两副面孔,但那并不妨碍,一心为国的黄子澄大人,给朱允炆排忧解惑。

  皇帝陛下的心思虽然难以揣摩,但他那句“居嫡长者必正储位”依旧回响在大殿之上。

  这就代表着眼前这位殿下,在太子爷突然薨逝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成为太孙,大明帝国的继承人,而不是北疆那位骁勇善战的燕王朱棣!

  比起与皇帝陛下一样杀伐果决的燕王殿下,他们这些儒臣自然而然选择支持朱允炆,这是立场决定的选择。

  大明已然定鼎山河,接下来需要一位宽厚贤明的圣德君主,推行各项利民仁政,与民休生养息,这才是盛世之道。

  而那位燕王殿下,从其所作所为不难看出,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英主,也同样是一位杀伐果决的雄主。

  但是大明的未来,不需要这样一位铁血杀伐的雄主,而是需要一位宽厚的仁君,如那汉光武帝刘秀与其子汉明帝刘庄,以“柔道”治国,臻至太平盛世。

  换而言之,唯有朱允炆坐上了龙椅,与他亲近的儒臣才有机会攫取朝政大权,推行心中儒家的治国之道。

  倘若是燕王朱棣即位为新帝,那么儒臣就如同现在这洪武朝一般,毫无出头之日!

  面对黄子澄的疑问,朱允炆竟是未做回答,呆愣愣地坐在地上,望着空气怔怔出神。

  “殿下!臣曾经告诉过殿下,应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