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社会的黑暗_我有一个小世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果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那雷锋怎么解释,华盛顿怎么解释,慈善行为怎么解释,良心与母爱又怎么解释?下文会一一讨论这些问题。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些很基本但是常被混淆的概念和现象。什么是自私?自私即满足自己的需求。以最小的付出为自己获取最大的受益。

  每人在自私索取的同时,又希望别人都是无私的,因为别人的无私直接或间接地使自己受益,意味着对自己私性的满足。

  自私是人的本性,但表现出自私的人却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都不愿意与自私的人交朋友,因为对方的自私。往往导致对自己利益的损害。不受欢迎意味着失去别人的喜爱,支持与合作,通常会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实利的损失。

  因此,人们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为自己谋求私利,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要使别人(尤其是那些对自己的利益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相信自己其实是无私的。仗义的,为他人着想的这两点是左右人们行为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代表了人的基本属性,但很多人却不愿承认。因为承认人人自私,暗示着自己也是自私的。而自私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一个社会越是虚伪,承认人人自私或自己自私的人就越少。

  承认人人自私。暗示着皇帝和统治阶层也是自私的;既然统治阶层是自私的(即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大众的利益重要),他们就有受大众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因此,为了不受大众监督制约。鼓吹人性与社会的规律之所以难以把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有意无意得将事情的本来面目隐藏起来,掩盖自己的动机,想方设法美化自己的行为。

  人与人之间有交往,就需要制订交往的规则。人性与社会活动的复杂导致了人际规和社会规则的五花八门:小有家规,班规。门规,帮规。族规,大有国家法规。国际法规等等。

  规则制订得再具体详细,也无法囊括人际与社会活动的所有可能情形。道德与信仰因而成为调节人际利益冲突和维持社会秩序的另一种相当重要的手段。道德与信仰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比较模糊的行为准绳,在规则或法律没有具体规定的情况下用作判断谁对谁错的标准。

  规则并不都是公平的。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规则对所有的人都公平。在比较不开化的社会,规则往往*裸地偏袒强者或权力的拥有者。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则比较重视对弱者权利的保护。

  为了在社会中生存,人的自私本性受到的三种力量约束:法律约束,道德约束,以及情的约束。

  容易被人忽视的一点是:自私或对自己*的满足,并不仅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满足上文提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