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二章 局势四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村一个人了。夏村全盛之日,有数万人口,而今逃的逃,死的死,剩下不过是老弱病残。还有一些残垣断壁,别的什么的都没有了。

  不过到了这里,罗玉龙发现一个新情况。

  那就是清军对运河的破坏。

  运河之中的所有辅佐设施,都被一一摧毁了,或者烧了成白地。

  数日运河的河道,清军没有那个功夫,一一填平。但是即便如此,也给大军带来了很多麻烦。

  最少山东段的运河必须重整。

  之前看管运河的官员,乃至于河上的民夫,纤夫都不在了。这些事情都要维修。

  罗玉龙与所有人商议之后,他决定坐镇夏村,并在夏村与徐州之间,建立粮仓,作为大军辎重重地。借着这里水道繁多的优势,限制清军骑兵的发挥。

  而高杰依然带着本部人马,继续沿着运河猛攻。罗玉龙分出偏师出来,进入山东南部山区。

  山东的烽火数日平息了,但是百姓对清廷的抵抗并没有完全结束,各部起事失败的残部,从四面八方的投奔罗玉龙。

  其中最大的两部,一个是榆园军与于七两部人马。

  罗玉龙大笔一挥,授以印信。榆园军与于七所部就成为大夏麾下将领,在这些地头蛇带路之下,山东各地,纷纷投降大夏,一时间山东一地,刚刚平息的叛乱,似乎有死灰复燃之态的。

  如果说,与之前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之前起事的义军,打谁的旗号都有,而今的所有义军都打着一个旗号,这个旗号正是大夏的旗号。

  这个时候,清廷兵力不足的状态越发明显了。

  运河一线双方主力还在顶牛,这里打的没有一点花桥,刀枪奋击,火炮轰鸣,以人命换人命,清军多以汉军守寨,八旗作为机动力量,双方的伤亡都不小。只是这样的局面之下,多尔衮分不出多少士卒。

  面对遍地烽火的状态。多尔衮不得不从各处调兵。

  首先要调的就是陕西兵。

  陕西本来就是从强兵的地方,而且豪格刚刚将西北重新平定

  了一遍,大明的西北将门,有一个算一个,都投降了大清,再加上还有一些八旗重将驻守。能抽调十几万军队。

  虽然多尔衮也知道遍及北方的叛乱,不可能不牵连到西北,但是依然要陕西派出援军。

  只是,派出援军并不一定,就能到达。

  襄阳镇高士衡发难了。

  高士衡兵分两路,一路攻克武关道,直入关中,不过看上去声势浩大,其实没有多少人马。不过占据武关一带,就等于在关中站稳了脚跟了,孟乔芳也不得不派兵看管。

  第二路,却是从汝宁转到洛阳,想要攻下洛阳的姿态。

  但是这个时候洛阳是万万不能有失的。大部分陕西兵都被牵制到这里了。

  高士衡这一路,由两湖直接供应粮草,之前准备西征的粮草全部转到这方面了。只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