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3.沉冤得雪_人人都爱马文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堤拦水,指使鄞县年年洪涝、百姓民不聊生。那梁山伯为了破此困局,趁着夜晚偷入被围的‘龙地’,用随身带着的竹筒装着江水,破了风水,使‘九龙堤’变成了‘九龙墟’,之后堤坝被县令带着百姓掘开,使得鄞县再无水患……”

  谢举本就口才厉害,否则也不会被封为主使出使魏国。

  “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功,却因为得罪权贵,被鄞县豪族捆在九龙堤上毒打暴晒,年纪轻轻就有了咳血之症,后来更是不治身亡。”

  “我可惜与如此能吏死于非命,事后查了一下,这为难鄞县县令梁山伯的豪族,正是顶替了他父亲梁新士籍的‘句章张氏’远支同族。”

  谢举话音刚落,梁山伯肩膀一颤,那捧着账簿的手差点没有抱住,为了掩饰他内心的震动,梁山伯只能装作不堪重物的样子,将身子压得更低,手中的账簿也几乎接近于地。

  如此一来,事情变得越发明朗。

  这梁新和梁山伯原本都不必死,而且还都是有益于地方的能臣,结果就为了这士籍的赏赐,父子二人都死于非命。

  原本只是夺人前程,还不至于让人如此愤慨,但夺人前程之后还害人性命、害人性命后又使其绝嗣,就是阴毒至极了。

  御史大夫王简还似不够一般,也跟着上奏:

  “陛下,梁新父子不是偶然,这些账簿中除了因军功滥授改换门庭者,十年内被顶替或在祖籍上冒添姓名之人一共有二十三人,御史台并不能完全查到这些人的消息,但就目前为止得到的消息,这二十三人里,已经有一十四人死于非命,有些是天灾,有些干脆就是**。”

  “譬如广陵富户邓青,因纳资赈济而得以勋品,被冒认后全家被杀,当地官府只以‘流寇劫财’而草草结案……”

  “邓青虽是当地富户,但变卖家财赈济灾民后已家无恒产,正因他的义行,所以才授予免除徭役赋税的奖赏,他已家无余财,又怎会有人趁夜杀了他的全家上下,无一人活命?”

  “此事,实在是惨绝人寰。”

  太子心慈,听完这样的惨事,不由得哀叹。

  这人能变卖家产救灾,明明是个好人,然而积善之家却没有余庆,却引来杀身之祸,岂能不叹?

  原以为梁山伯父子已经足够让人嗟叹,却没想到,还有更惨之人。

  这样的罪行,即使是萧衍,也不由得龙颜触动,他目光从地上跪伏的御史身上扫过,又道:“将那些账簿拿来。”

  梁山伯低着头将这些账簿呈与皇帝,萧衍翻了几页便知道这些不是伪造,心中又气又恨。

  他原本对萧宏还有一份兄弟之情,可再多的兄弟之情,被这样的“欺瞒利用”后都已经寒了个彻底。

  他就怕买卖士籍是小,安插亲信是真。

  萧衍一直对弟弟没有防备之心,就是因为他是个蠢蛋,除了敛财,并不会笼络人心,所以才会让朝中上下人厌神烦。朝中之人对他态度越差,他就越加安心,没人襄助,哪怕他真的富可敌国,也没那么容易掀起风浪来。

  可如果真是为了安插亲信呢?如果他不在意朝中风评的原因是他的棋是下在地方,而不在朝堂呢?

  这么多人这么多年来身居显要之位,要兵权有兵权,要人脉有人脉,要粮草有粮草,况且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是不是已经尾大不掉了?

  想到御史台都不敢提前透露以免招惹杀身之祸,想到谢举得了账簿都忍耐至今才敢揭露,萧衍遍体生寒,看着瘫软一团的弟弟,仿佛看见了仇人。

  “此事牵连甚广,交由御史台彻查,如有内情,从严处置!”

  他看向身边的马文才,沉声道:

  “着黄门侍郎马文才,协理御史台彻查此事。”

  “臣反对!”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