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九章 明社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军事实力,一切文明都是如昙花一现。

  这个理由,没有人能够反驳。

  而吴争其实是,想偷懒。

  明社的事务繁琐,特别是与那些满口子曰孟曰的读书人交往,在吴争看来人不可承负之重。

  吴争更喜欢与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莽汉们在一起,来得更简单和纯粹。

  没有人天生喜欢勾心斗角,太累,老得快。

  夏完淳之后就离开了,从淳安去太平府,不过一日路程,他此去要做的,只有一样,辞官。。

  与丹阳驻囤的方国安部汇合之后,大军人数已经扩大到二万多人。

  一路浩浩荡荡,直奔杭州府而去。

  ……。

  明社西湖第一次会议,出席人员仅九人,夏完淳、吴争、张国维、张煌言、钱肃典、钱翘恭、马士英、宋安、莫执念。

  此次会议,确定了明社的宗旨,纲领,组成、活动方式,及明社内部的规章制度。

  同时议定了第一个三年计划。

  出乎意料的是,这第一个计划竟是……振兴经济、提高民生。

  吴争在此次会议中,仅仅是个听众。

  他被推举为明社参议,相当于“名誉顾问”,顾问顾问,可顾可问,也可不顾不问。

  其实参议这词,并非是泊来品,自古有之,出处已经无从考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隋唐时就存在,特别是唐朝,参知政事,已经是常设官职、屡见不鲜。

  吴争没有对这次会议进行任何提议和引导,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的能力可以引导得了了。

  方年满十七岁的夏完淳,由此正式走上了大明政治舞台。

  ……。

  杭州城,其实是由北仁和、南钱塘两县合并而成。

  原布政司署,就设在两县的交界处,是整个杭州城的中心点。

  西面是杭州府衙门,东面是织造府衙,北面是北司、按察司和演武场,南面是都察院和总兵府。

  如今,布政司衙门正式被吴争征用,改成了大将军府。

  这事儿,吴争做得确实有些无赖。

  他的大将军衔那是庆泰朝长平公主朱媺娖监国时受封的。

  这大将军在明朝,不是个常设官职,常设将军一般都是有封号的,譬如从一品宣威将军、建威将军,乃至五品武德、武节将军。

  大将军官职,是为了大战之时,方便节制天下兵马,统一调动指挥所设,是个临时官职。就象是在唐朝,战时设行军总管和行军大总管一样,战时设置,和平时就撤消。

  况且,如今朱慈烺登基为帝,吴争这大将军职,自然早已成过眼烟云了。

  可吴争却无赖地将布政司署,改成了大将军府,着实有些无赖。

  这倒不是吴争有官瘾,真要有官瘾,那也不会拒绝吴王爵了。

  事实上,吴争也无奈。

  三府之地,以何名目去统辖?

  吴争总不能顶一个巡抚名头吧?

  可镇国公是个勋爵,不是官职,吴争又一直领兵打仗,身上没有别的官职,很显然,朱慈烺给吴争挖了个大坑。

  名不正则言不顺,吴争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继续“霸占”大将军这个军职,来统辖三府文武。

  于是,倒象成了后世军政府了。

  吴争心里也确实有这个打算,因为这个时候“军政”,要远比“训政”来得更有效率。

  因为,吴争本身,对这个世界来说,堪称,伟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