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七章 乡绅有诉求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大人不用见疑,老朽虽然苟且偷生,但还做不出勾连鞑子,为祸我族的无耻之事。城外那支降军中,有我侄儿鲁之域,就是鲁之屿的亲弟弟。当时之屿战死,他是崇明守备,后清军占领全境,不得已降了清军,只是心中一直念着家国之恨,昨日夜里,他便暗中派人向城内传信,希望大人能允他率部反正。”

  吴争问道:“有多少人愿意反正?”

  “回大人话,据信上说,之域已经联合军中另外四个守备、十多个把总,他们都有反正之心。”

  吴争斟酌起来,他当然不会真信这些守备、把总真有为国为民之心,真要是如此,何必投降?

  鞑子虽说已经占领了苏州至松江府,但时日未久,兵力又捉襟见肘,控制力还没有那么强大。

  这些人真有为国为民之心,只要联合起来,举旗反清,再怎么也有数万大军,不是清军想剿灭就剿灭的。

  他们既然随多铎来了,还与己部恶战了三日,那么就不可能存有真正反正之心。

  在吴争看来,这就是一群朝三暮四之徒,他们见风使舵,看见风往哪吹,就往哪投。

  见三日交战下来,庆春门依旧牢牢地在明军手中,加上他们伤亡已达三成,对多铎有了不满之心,于是经由鲁之域,来向自己表达投诚之意。

  当然,吴争一样相信鲁之域是真心的,这不是吴争知道鲁之域是谁,而是鲁之域有反正的动机,兄长力战而亡,叔父又在城里,对于他而言,家国之仇和亲情的吸引,都足以让他反正,毕竟明军哪怕归降鞑子,那也是小娘养的,清廷对降军从来都没有真正信任过,与其做个二狗子,不如转向与吴争联合,这样此消彼涨之下,杭州府区域之内,清军就反转成绝对劣势了。

  吴争虽然不信他们投诚的真心,但同样认为这是个机会。

  不管如何,能削弱鞑子实力,都是件好事。

  于是吴争问道:“他们想要什么?”

  这是个一针见血的问题,想要什么?这一点很重要。

  就算他们要反正,也不会让这么几十个杭州城乡绅,求到自己的面前来。

  虽说自己眼下掌握着一万多人的军队,但自己的官职却依旧是个千户,名不副实。

  他们完全可以派人渡江,向朱以海投诚,按现在的形势,朱以海肯定会大慷以慨,说不定人人封个总兵、伯爵什么的干干。

  没有去求朱以海,反而来求自己一个千户,这本已经十分反常。

  事有反常必为妖嘛,吴争自然不会轻易表态。

  鲁南成沉吟着说道:“吴大人,城外军队并无别的诉求,只是想恳求大人,战后保留各部编制即可。”

  吴争眉毛一挑,这还叫没有诉求?

  保留各部编制,等于各起山头。

  再说了,归降到自己麾下,自己就得付给他们军饷。

  哪有给了钱,自己还不能说了算的道理?

  也就是说,自己或许能做个名义上的都督,但恐怕军令是发不出去的。

  这不是开玩笑吗,吴争岂能答应?

  除非他们离开杭州,去别的府占山头,自给自足,那样双方倒可以称为友军,相互扶持。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