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杞人忧天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达不到了,但大汉族有无数的能工巧匠,他们能在学习中超越,自己需要的,就是为他们提供这个温床。

  譬如军校师生和参加实战的将领,共同撰写的“步兵操典”,就是结出的果实。

  再譬如,这场海战中,王一林水师撤退时的果断和阻击时的决绝,都可圈可点。

  没有人真正打过象如此规模的海战,大明朝近三百年,从未有过,与倭国在白江口一战,那充其量只是一场坐船的步兵之战,根本与海战理念无关。

  用的武器依旧是弓弩、拍杆和投石器,了不起的在大船上安放了几架佛朗机炮。

  所以,吴争对海战战场的景象是震撼的。

  这与陆地战场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因为海战没有逃兵,只有逃将。

  水师真正体现出了同生共死这四个字,战船沉了,没有人可以独活。

  可看见王一林时,吴争是愤怒的。

  这厮是真坏了自己的好事。

  吴争之所以绕过大将军府,要执意部署这次行动。

  不仅仅是因为郑成功挖了吴争的墙角。

  也不是吴争睚眦必报。

  事实上,当一个势力壮大时,必然会无意识的对边上势力造成威胁。

  正如后世我国要和平崛起,但周边国家都会感觉到一种威胁。

  吴争势力的壮大对郑成功有威胁,郑成功势力壮大,更会对吴争有威胁,这无法规避。

  所以,不管对错、善恶,吴争都得防患于未然,给郑成功一个“教训”。

  这是震慑,也是态度。

  因为吴争无法承受,在北伐时,背后捅来的刀。

  就算在反清复明一面旗帜下,也无法杜绝“友军”捅自己的后背。

  这一点,出自吴争对历史中郑成功人心的判断。

  在吴争心里,郑成功不是一个可以相互依托的战友,充其量,只是个“猪队友”。

  既然清楚这一点,就有了这次战术行动。

  是战术,不是战略。

  也就是说,吴争并没有南下的念头,这,与马士英等人揣摩的截然不同。

  但马士英有一句话说对了,如今的大将军府及辖下子民,需要一个短期的战略目标。

  否则,人是会懈怠的,就如钢刀不时时打磨,会生锈。

  如果福建没有清军,吴争与郑成功之间陆路相通,吴争或许会选择南下,无论是合并还是吞并,先统一南边,形成一个稳固的后方再说。

  但福建、两广清军是无法绕过的坎。

  当然,眼下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可以与福建、两广清军正面对决,但一旦动了,背面清廷是不会眼睁睁看着福建、两广清军被北伐军消灭的。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吴争只能另想他辙。

  从古至今,江南都不是个龙兴之地。

  因为无地形险要、无战略纵深,一旦举事,三面皆敌,剩下一面是茫茫大海。

  吴争的故土执念,让他无从选择西南或者西北,而且,吴争不认为,自己可以在客场与郑成功争夺东南。

  既然选了江南,那就坚定地走下去,至少到目前为止,大将军府的势力可以傲视西、南半壁。

  但王一林和张名振的擅自行动,破坏了吴争之前的计划和部署。

  吴争能不生气吗?

  怕是抡开膀子,大嘴巴抽过去的心都有了。

  可吴争还有很讲理的,因为,他视张名振、王一林二人,为自己人。

  </br>

  </b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