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钱肃乐幸运逃脱_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服都没有的骑兵,张新侠担心骑兵近前,警告无效之后,毅然下令对骑兵射击。

  百杆枪一轮齐射,撂倒了七、八骑之后,其余的骑兵见寡不敌众,纷纷扭转马头回逃。

  张新侠知道追不上,也就没下令追。

  只是救下了钱肃乐一行三人(随同钱肃乐其余六名护卫,为钱肃乐断后遇害)。

  被民团撂倒的七骑,当场死亡的四人,一个轻伤,两个重伤,被民团抓获。

  钱肃乐死里逃生,因不清楚张新侠底细,不敢实名相告,这就使得张新侠送去杭州府的通报,没有写清楚生还者是谁。

  因为钱肃乐隐瞒了自己的身份,张新侠的通报中夹带了马车中搜寻、整理到的杂物、文案,一并送了上去。

  而吴争是几天前接到钱肃乐的书信的,知道钱肃乐有了请辞之心,吴争非常高兴,只是不清楚钱肃乐何时离京,否则早派人去接了。

  吴争还以为钱肃乐短期内不会离京,因为正常的情况下,一任主官的迁调离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交接期的。

  在吴争看来,没个半月一月的,钱肃乐不会离京,所以,吴争便等着钱肃乐下一封信来告知他的具体离京日期。

  不想,钱肃乐离京突然,而且是悄悄离京的。

  所以,在看到钱肃乐之物时,吴争以为钱肃乐被害,大怒之下,立即下令北伐军北上,要为钱肃乐报仇。

  可一日后,吴争派往秀水县接人的人,到了秀水之后发现幸存者中有钱肃乐,这才飞马急报吴争。

  吴争连夜赶到秀水县,见到钱肃乐时,总算是松了口气。

  “岳父啊,可吓死我了。”吴争一把拉住钱肃乐的袖管道,“若岳父真有不测,我便率军荡平应天府……什么朝廷、明室,我都不在乎了。”

  钱肃乐有些感动,他明白吴争不同于别的诸侯,从认识吴争那一天起,钱肃乐就听过吴争近似于谋反的说词,复明,但复得不是朱明。

  然而这些年过去,事实上,吴争都还在扶持着明室,这一点,不容置疑。

  在钱肃乐心里,吴争是个外冷内热、外刚内柔之人。

  而眼下,吴争竟为了他,毅然下令北伐军北上,确实让钱肃乐感到意外。

  不惜代价,这四个字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不是做不到,而是有太多的牵拌。

  北伐军北上,已形同谋反,如果一旦动手,那就坐实了谋朝篡位的恶名,这对于吴争而言,是个永远洗不脱的罪名。

  正如明成祖,从亲侄手中夺取江山,事实上,朱棣在夺位之后的作为是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论,于国于民而言,朱棣确实做得比朱允炆好得多。

  但无论如何的盖世文治武功,都无法掩盖朱棣谋朝篡位的恶行。

  得位不正,这四个字,足以将朱棣钉在耻辱柱上,被后人万世唾骂。

  儒家传承,讲得是理、顺,天地伦常,名正方可言顺。

  儒家注重的从来不是才,准确地说,才,是排次位的。

  注重的是德,品行。

  说的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道是君以此始,必由此终。

  事实证明,朱棣的后代,同样上演了几乎相同的一幕,这不是迷信,而是天道轮回。

  所以,寻常人或许不懂,可钱肃乐,懂!

  于是,他感动。

  但感动归感动,钱肃乐的第一句话却是,“吴王此举不妥,无论如何,吴王是臣,非君!挟私仇,举兵伐君,是为大不敬……恳请吴王,下令撤兵,勿使生灵涂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qgm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